湿气

家庭医生在线 07月22日

湿气属于中医名词,传统医学认为,夏季热而多雨,湿气较重。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湿有生理与病理、正常与异常之分。正常的、生理的湿称为湿气,异常的、病理的湿称为湿邪。湿邪实为过量之湿气。凡因湿邪侵袭人体,或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致水湿潴留体内,表现为水湿停滞的病证,称为湿病。

《素问·天元纪大论》:“太阴之上,湿气主之。”湿邪。《灵枢·水胀》:“此皆尝有伤于湿气。”湿性粘滞重浊,易伤阳气。

湿气来源

一、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

二、饮食不规、作息失常及过度劳累等,劳力过度,可致气虚,不能输津布液,致气虚生湿。“劳则气耗”,过度劳累,会耗伤人体正气,能使人积劳成疾。

三、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四、体内脏腑功能失常:脏腑中,肺、脾、肾、肝、三焦、膀胱对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肺为水之上源,主宣降,敷布津液,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肾阳主水液蒸化;肝气疏泄有利于水液输布;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道路;膀胱为州都之官,主贮尿和排尿。故肺、脾、肾、肝、三焦及膀胱功能失常,均可聚湿而生水、饮、痰。

俗话说:“湿邪是万病之源”,刘完素在《宣明方论》中说:“湿气先伤人之阳气,阳气伤不能通调水道,如水道下流淤塞,上流泛滥比为水灾。”中医认为,夏季湿热是因为体外的湿邪入侵身体,体内脾胃受损,导致食欲不振、四肢酸软、头昏头重、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湿热体质的人要是再加上体型又偏肥胖往往就有患糖尿病、高血压的危险。

因此,在夏季时,为预防和减轻湿邪伤人,除了注重居所通风,控制空调温度和少吃生冷东西等外在因素,更要提高自身抵抗力,健脾补阳益肾。


(责编:鲁羚 )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反馈 收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