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四类瘦人更易得糖尿病

家庭医生在线 2016/7/15 7:12:28 举报/反馈

虽然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肥胖只是环境因素中的一种。在临床上发现,“瘦糖友”多为1型糖尿病患者,而2型糖尿病则“有胖有瘦”,这是因为超重或肥胖的人,出现代谢紊乱的可能性更大。下面我们就来说说:

四类瘦人更易得糖尿病

一般来说,瘦人得糖尿病多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胰岛素缺乏,人体不易储存能量,身体也不容易发胖。此外,现代社会节奏快,工作和心理压力大,极易导致体内胰岛素代谢紊乱。在此作用下,清瘦型的人也有可能患上糖尿病。既然糖尿病不是胖人的“专利”,那么,哪些瘦人风险更高呢?主要有:

1、有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2、向心性肥胖或“隐性肥胖”的人。他们看上去不胖,但肚子上的脂肪却很多。体质指数看似正常甚至偏低,但内脏脂肪含量却过高,这类人需尤其警惕,更应注意监测腰围、腰臀比;

3、有巨大儿生产史的女性。很多孕妈妈营养过剩,胎儿过大,这不仅加大了产妇分娩时的困难,而且也增加了产妇日后患糖尿病的危险。怀孕期间要注意检测血糖,做到营养均衡最重要,并非吃得越多越好;

4、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育龄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内分泌激素代谢紊乱有一定的关系,而这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如何预防糖尿病?

第一招 控制体重

俗话说:“一胖生百病”。因此如果您体重超标,尤其是那些腰围超标的人一定要努力减肥。抗阻力训练和有氧运动一样有助于降低血糖,有助于降低体重,抗阻击运动可以增加机体肌肉含量,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对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很有帮助。超重及肥胖者首先要将体重降低5%~10%,然后逐渐将体重减到正常范围,并保持适宜的体重。

第二招 饭后散步

静坐的生活方式大大增加了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有研究指出:每天坐6~8小时的人高达19%都可能进展到糖尿病。每天饭后散步一刻钟到半小时能降低餐后血糖水平,这种血糖平稳状况至少能维持3个小时。当然,最新的研究也指出饭前进行高强度的短暂运动相比全天进行的长时间锻炼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前期患者亦至少要达到每周250~300分钟的运动量,根据个人体质增加运动量不仅有助于消耗多余的脂肪,还能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改善糖耐量不良的情况。

第三招 适量吃坚果

研究表明常吃杏仁、核桃等坚果有助于降低糖尿病风险,它们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具有抗氧化,保护脑心血管、预防糖尿病的益处。但是这些坚果类食物能量颇高,一次不要吃太多,每天一小撮就可以了,以免能量超标,可以在早餐中少量添加,让早餐丰富多彩起来。

第四招 杜绝酗酒

酗酒(指男性每天消耗5份酒精饮品,女性每天消耗4份酒精饮品,1份酒精饮品标准量为:啤酒285毫升、清淡啤酒375毫升、红酒100毫升、白酒30毫升,各约含酒精10克)会破坏大脑神经系统,影响胰岛素的正常释放,因此会增加糖尿病风险。既往饮酒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限酒,男性每天不超过2份,女性每天不超过1份。另外,为了健康医生建议大家戒烟,香烟的危害几乎每一个人都略知一二,吸烟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为了自己和家人,请远离烟雾的毒害。

第五招 和饮料说拜拜

大型人群研究表明:每天喝1~2份含糖饮料能增加26%的糖尿病危险,这些毫无饱腹感的饮料增加你的能量摄入,对血糖影响也较大,日积月累则从量变达到质变,和那些含糖饮料说拜拜,建议选择茶水、白开水等健康饮品,如果想喝饮料也最好选择不含蔗糖等简单糖的低能量饮品。

第六招 控制食肉量

肉食过多,尤其是红肉食品吃得过多能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红肉相对其他肉类食物脂肪含量更高,那些加工的肉制品更糟糕,含有很高的盐分以及亚硝酸盐等成分,这些都会增加糖尿病风险。建议您多吃白肉,比如用去皮鸡肉、鱼肉等来代替红肉,一般没有肾脏疾病的女性每天2两肉,男性3两肉就足够了。补充优质蛋白质还可以选择大豆及其制品,可极大减少烹饪用油,而且大豆中的健康因子较多,有助于改善微循环,抗氧化,预防糖尿病及脑心血管疾病。

第七招 多吃新鲜的柑橘类水果

多吃柑橘类水果有助于预防糖尿病,比如柚子、柠檬和橙子等,动物试验表明柑橘类水果能通过抑制肠道蠕动和肝脏的运转来降低血糖水平。当然新鲜的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以及多种生物化学物质,有助于抗氧化,改善微循环,本身也具有预防糖尿病及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责编:潘玮璐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我家人40几岁就患有2型糖尿病,我的情况属于糖尿病的易感人群

糖尿病的一级亲属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血糖。

Q:哪些人属于“糖尿病易感人群”?

容易患糖尿病的人群称为“糖尿病易感人群”,是指目前血糖正常但患糖尿病危险性较大的人群。糖尿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有:  ●血缘亲属中有患糖尿病者,特别是父母;  ●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者;  ●坐着工作,缺少体力活动者;  ●情绪紧张,生活压力巨大者;  ●既往有妊娠糖尿病的妇女或/和曾经分娩8斤以上巨大婴儿的妇女;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血脂、血尿酸不正常者;  ● 吸烟、嗜酒者;  ●有过胰腺疾患或胆囊结石者;  ●以前检查发现过血糖不正常或糖耐量减低者;  ● 年龄在40岁以上者。  有以上情况的朋友,在35岁以后就应该定期到正规医院去检查,看血糖是否正常,即使是正常的,也要注意经常检测自己的血糖。

Q:哪些人属于“糖尿病易感人群”?

容易患糖尿病的人群称为“糖尿病易感人群”,是指目前血糖正常但患糖尿病危险性较大的人群。糖尿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有:  ●血缘亲属中有患糖尿病者,特别是父母;  ●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者;  ●坐着工作,缺少体力活动者;  ●情绪紧张,生活压力巨大者;  ●既往有妊娠糖尿病的妇女或/和曾经分娩8斤以上巨大婴儿的妇女;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血脂、血尿酸不正常者;  ● 吸烟、嗜酒者;  ●有过胰腺疾患或胆囊结石者;  ●以前检查发现过血糖不正常或糖耐量减低者;  ● 年龄在40岁以上者。  有以上情况的朋友,在35岁以后就应该定期到正规医院去检查,看血糖是否正常,即使是正常的,也要注意经常检测自己的血糖。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