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主要靠热量传递,在热药效应的作用下,骨骼肌吸收大量热量,局部温度升高,使肌张力下降,肌痉挛缓解,从而疼痛缓解。中药熏蒸气体中所含的芳香化浊、辛香走窜等药物离子作用于全身皮肤、腧穴后,通过神经、经络系统,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刺激效应,起到迅速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和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能防治疾病,改善全身生理状态。
人体各个部分的温度不是统一的,就是早、午、晚时间不同,人的体温也有不同。一般来说,一天之内,人在凌晨到早晨这段时间里,体温最低,而在下午3 ~ 4点的时候,体温最高。人体各个部分的体温就不一定了,没有绝对数。不过,中医很早就提出,身体的一些部位一定要保暖,要保证一定的温度,才能身体健康。
身体重要部位要保温的同时, 传统中医还认为头部不能太热, 否则也会出现问题。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头是诸阳之会,阳气充足的地方,不宜温度过高,特别是不能长久接近高温。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医书中讲,即使是严寒的冬天,不管房间里气温多低,有多么冷,睡眠的时候也不能把头靠近火炉,要不然就会引起头痛、头晕或者其他疾病。相反,头部不适宜靠近火炉,脚部却适宜靠近。晚上睡眠时,脚如果能一直暖暖的不冰不寒,那么睡眠质量就会大大提高。
这就是温度影响健康的一个原则,叫“头寒脚热”,如果日常中能持续保持“头寒脚热”的状态,那么人就不会经常生病,而能保持健康了。
“ 头寒脚热” 不仅仅是我们中医得出的经验, 西方科学家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在1 7 2 3 年, 著名的荷兰物理学家、化学家赫尔曼· 约尔哈夫逝世。去世前他留下一本加封的书,上面写着“唯一深奥的秘诀在于医术”。这本书他以2万金币的价格出售,后来被人买下。买到书的人兴致勃勃地拆下书封,打开书页,在首页上看到科学家手写了一句话——保持头冷脚暖,这样最知名的医生也会变成穷光蛋。除了这句话,整本书就全是空白。然而,就是这句话,概括了赫尔曼一生的研究领悟和感受,这本书可谓是一字千金,发人深思。
不说其他的,就拿我们日常的生活经验来讲,也可以体会到头热的坏处。很多工作高度紧张的人,在用脑过度后,都容易出现头部温度升高的现象。伴随这种现象出现的是头昏脑胀,思维能力下降。如果休息一下,静坐片刻, 或者用冷水洗洗脸, 给头部降降温, 那么人就会觉得精神一振,头脑也变清晰了。
经常用脑,或者情绪比较激动,头脑发热的时候,人很难对一些事情做出准确判断,就是晚上都难以入睡。这是因为大脑发热的时候,神经过度兴奋,大脑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很容易出现错误。这种情形如果持续时间太长,必然会损害健康。其他的不说,就是经常失眠,也会引发神经衰弱、萎靡不振,工作能力下降,免疫力低下等各种问题。
与此相反,如果经常保持脚部温暖,那么情况就会不同。
有句俗话说“体要安,脚先暖”,说的就是脚暖的好处。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提出过,脚受冷的话会影响到内脏,会引起胃痛、腰腿疼等疾病,女子还可能月经不调,男子则可能阳痿。为什么脚要暖呢?这跟人体的血液循环有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从心脏流到脚部需要经过长长的路线,因此脚部的供血量偏少,保暖功能很差。如果脚一直处在冰冷的状态下,就会间接影响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时间久了寒邪就容易侵袭人体,腿部也容易患病。另外,根据中医理论,脚是人体经脉汇合的地方,有很多穴位跟内脏息息相关,如果受到寒气侵袭,就容易引发内脏方面的疾病。所以, 不管是血液循环方面, 还是内脏保养方面,脚都适宜温暖,而不能寒凉。
老话说“养树需护根,养人要护脚”,就指出了脚部保暖的重要性。
晚上入睡前,如果能用热水烫烫脚,做到头冷脚热,那么入睡就更容易,睡眠质量也会提高。有些人睡觉的时候见不得光,怕吵闹声,喜欢用被子蒙着头睡,脚下反而露在外面,这样睡是非常有害的,不但睡不安稳,还可能寒邪从脚入,引发疾病。
传统养生法很强调用热水暖足, 鼓励多走路, 多步行, 这都是保证脚步温暖的举措。另外,一些打坐、静坐的修养方式,就是让头脑冷静下来,头部温度降低,这都符合“头寒脚热”的温度分布原则。所以,日常中让脑袋保持冷静,脚保持温暖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