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得了肝硬化怎么来确诊

家庭医生在线 2016/7/13 8:46:53 举报/反馈

大家都很清楚肝硬化是很严重的一个疾病,对于肝硬化这个疾病来说呢平时一定要知道确诊方法的,因为很多的疾病日常生活中也是有一些临床表现的,肝脏是很重要的,一旦出现了问题对健康伤害特别的大,那么肝硬化怎么样确诊呢?

一、肝功能检查能够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对于肝脏疾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目前,能够在临床上开展的肝功能检查试验种类繁多,不下几十种,但是每一种肝功能检查只能探查肝脏的某一方面的某一种功能。肝功能检查只能作为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要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不能仅仅依靠肝功能检查还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象学检查等,全面地综合分析。

到现在为止,各种肝病医院对肝硬化的检查方法还是不尽相同的。肝功能检查方法很多,常用的包括:黄胆指数测定、血清胆红素定性及定量检查、絮状及浊度试验、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球蛋白测定、血清蛋白电泳分析、谷丙转氨酶试验、碱性磷酸酶测定以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查、甲种胎儿蛋白试验等。

二、肝纤四项检查。取血检查4项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CⅣ)。其中2~3项有显著增高,可考虑早期肝硬化。

三、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是检查肝硬化最理想的金指标。采用1秒钟穿刺法,采取微量的肝组织在显微镜下检查,了解肝脏有无纤维化及结缔组织形成。

四、B超检查。在早期肝硬化时,可发现肝肿大,肝回声显示增强、增粗。一旦发展到晚期,门静脉内径增宽大于13毫米,脾静脉增宽大于8毫米,脾增厚,肝缩小,肝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常伴有腹水。

肝硬化病人如何进补

第一,在食欲下降,或者呕吐、腹泻时,要及时补钾,如饮用鲜黄瓜汁、苹果汁等,避免发生低钾性碱中毒而导致肝性脑病。

第二,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益生菌,如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K和嗜酸乳杆菌等,稳定机体内环境。

第三,避免进食高蛋白饮食,不要使人体肠道内的产氨骤增。

第四,除非出血后的明显贫血,否则一般肝硬化患者避免服用含有铁制剂的营养品或矿物质,因为铁剂具有加重肝脏硬化的作用。

第五,可进食香蕉等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每日1-2次,始终保持肠道内产氨的及时清除。

第六,尽量避免使用镇静安眠类的药物,避免由此直接引发的肝昏迷。

第七,已有食管静脉曲张者,平时食物应做得细烂些,避免食用过于粗糙的食物,严禁食用坚硬带刺类的食物,如带刺的鱼肉、带骨的鸡肉以及坚果等,以防刮伤曲张的食道静脉或胃底静脉,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

第八,特别是不要大量进食动物蛋白。除了产氨增多以外,动物蛋白的代谢产物含有较多的芳香氨基酸,这类氨基酸可以在肝硬化时抑制脑神经传导而诱发肝昏迷。

第九,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以少量食用植物蛋白为宜。因为植物蛋白中的芳香氨基酸较少,支链氨基酸却较多,而支链氨基酸可以拮抗部分毒性物质对脑神经功能的阻断。

(责编:欧家福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如何确诊肝硬化

你好,肝硬化患者要确诊肝硬化一定经过专门的医学检查,肝硬化患者需要进行肝穿刺活检、肝功能、B超、肝纤四项。其中肝功能检查对于肝硬化患者是十分重要的,是用来测定肝脏功能,帮助诊断肝胆疾病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

Q:肝硬化患者如何通过食物进补

肝硬化患者应该避免进食高蛋白饮食,不要使人体肠道内的产氨骤增,特别要注意不能大量进食动物蛋白。因为动物蛋白分解后,除了产氨增多以外,其代谢产物含有较多的芳香氨基酸,这类氨基酸可以在肝硬化时抑制脑神经传导而诱发肝昏迷。

Q:活动性肝硬化病情如何发展?

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都是活动性肝硬化,同时有肝炎和肝硬化的特点。从慢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要经过不同的阶段:从早期肝硬化发展到晚期失代偿性肝硬化,要经过长短不定的时期,取决于炎症的轻重和治疗是否及时。  不同阶段的肝硬化,后果很不一样:轻度肝硬化患者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仍能长寿;晚期失代偿的肝硬化患者就很严重了。  简单的说,按肝硬化的发展可分为:早期肝硬化,只是重度肝炎有较重纤维化和少数肝细胞结节,肝穿刺才能诊断,积极治疗还是可逆的;凡是经B超、CT或磁共振诊断,没有明显症状的是轻度代偿性肝硬化,肝代谢功能还能应付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度代偿性肝硬化已经有门静脉高压的合并症;轻度失代偿性肝硬化可能有黄疸,血液白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腹水和脑病,这些症状不是全都有,也较轻(B级);重度失代偿性肝硬化上述症状很重(C级)。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