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糖对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被大家认识到。各式各样的“无糖食品”应运而生,还经常伴随着“更健康”“适合糖尿病人”“帮助减肥”等极具吸引力的营销语言。
糖是糖尿病的罪魁祸首吗?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特别是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糖一直是公认的罪魁祸首。尽管糖尿病的发病可能是由遗传导致的,但它同时也与卫生和饮食习惯有关。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法国食品卫生安全局组织了几十个临床实验,针对上万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一些研究测试了不同饮食习惯对血糖的影响,另一些则重点研究了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患病前的几年中的饮食习惯。这些研究特别比较了淀粉、蔗糖、果糖(水果中含的糖)以及各种甜味剂对糖尿病的影响,结果并未发现不同类型的糖对糖尿病影响的显著区别。法国食品卫生安全局将淀粉归为糖尿病的罪魁祸首。因为研究中检测到,食物中所含的淀粉对血糖升高有显著作用。不过,许多食物含有淀粉却没有提升血糖的作用,例如豆科植物、没有成熟的香蕉等。对这些食物对糖尿病的影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看起来十分必要。
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14年间对超过6.6万名女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喝低糖饮料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实验证明,每周喝0.5升低糖饮料,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5%;每周喝1.5升以上含甜味剂的饮料,患Ⅱ型糖尿病风险会增加59%;而喝鲜榨果汁不会增加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这些饮料的糖分中所含的甘油指数更低。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一定要少喝含糖饮料,少吃甜点或其他会提升血糖的食物,特别是当父母患有糖尿病时,要格外小心。虽然糖不是导致糖尿病的唯一因素,却非常重要的因素。
何为“无糖食品”??
随着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糖对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被大家认识到。各式各样的“无糖食品”应运而生,还经常伴随着“更健康”“适合糖尿病人”“帮助减肥”等极具吸引力的营销语言。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无糖食品”。
首先,“无糖食品”是有明确的国家标准的。在我国国家标准中,是指100克固体或者100毫升液体中所含的糖不超过0.5克。此外,还有一个“低糖食品”的概念,中国标准是每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中不超过5克糖。
除此之外,还需要强调:
1、这里的“糖”并不仅仅是蔗糖(我们常说的白砂糖),而是指有甜味的、所有单糖和双糖的总称。除了蔗糖,常见的还有果糖、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等。蜂蜜和高果糖浆都是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物,也是国标中所说的“糖”。
2、“低糖”“无糖”也并不仅仅指加进去的糖,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糖也需要计算在内。比如桔子或苹果的果汁中,天然的糖含量就可达10%左右。这意味着即便是“100%无添加”,它们不满足“低糖”“无糖”的定义。
无糖食品热量更低吗?
一种食物含有多少热量,跟它是否“无糖”没有必然联系。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首要作用是产生甜味,一些食物还要靠它改善质感。“无糖”的食物是不是热量更低更健康,取决于用什么来代替糖的作用。比如在无糖饮料中,使用低热量的甜味剂来代替糖产生甜味,的确可以降低热量。而且,糖对牙齿的腐蚀、葡萄糖导致的血糖升高、以及果糖引发的代谢综合征,也都可以避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无糖饮料热量更低、更健康。
不过,甜味剂不像葡萄糖那样能诱导身体产生的饱足信号,不利于人们控制食欲--简单来说,就是你喝无糖可乐不容易感觉饱。如果控制食欲自制力不足,那么无糖食品有可能让你吃得更多。用甜味剂代替糖,对饮料来说容易操作,但对于固体食物中就没这么简单了--不用糖,就得用其他成分去填补糖的位置。食物中的宏观成分除了糖,还有淀粉等“复杂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和脂肪。
如果是用脂肪来代替糖,那么不过是“才出虎口,又入狼窝”,热量比糖更高;如果用蛋白质来代替糖,在营养上倒是不错,不过在价格和口味上都会完全不同;如果用淀粉或糊精来代替糖,有助于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数,但也并不能降低热量--淀粉、糊精甚至蛋白质,跟同等质量的糖热量几乎相同;如果用膳食纤维去代替糖,由于我们无法消化这些物质,倒是可以降低热量,而且还有其他的健康价值,比如有助于通便、降低胆固醇等等。不过,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跟糖相比相差太大,取代起来难度很高。
糖尿病人应该选无糖食品吗?
不一定。糖尿病人的饮食,最关键的是控制血糖的大幅波动。一般而言,如果在食品中用糖醇代替了葡萄糖或者麦芽糖,升糖指数会比相应的含糖食品要低。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食品厂家会在无糖食品中加入糊精、精制面粉、米粉等,在导致血糖波动方面比蔗糖好一些,但也只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关系。所以,“无糖”并非就高枕无忧,糖尿病人也还是不能掉以轻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