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通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症状,随着人体骨质的逐步流失而出现症状,晚期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全身关节疼痛,甚至稍有不慎受到磕碰便会骨折。
预防骨质疏松要在35岁前补钙
人体骨骼是动态的器官,身体会不停制造新的骨组织,而旧的骨组织会被分解及取代。通常在35岁前后,人体骨量达到峰值。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开始流失且不可逆转。
一直被视为“老年人专利”的骨骼健康隐患,如今正不断“突破”年龄限制,悄然侵袭着年轻一族。而人们之所以会在不知不觉间患上骨质疏松,很大程度上源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抽烟酗酒、饮食重口味、喜饮咖啡、碳酸饮料等。
研究表明,在35岁前后,人体骨量在达到峰值后开始走下坡路,体内钙质“支出”大于“收入”,随着年龄的增长,钙质流失会进一步加速。若不及时“储备”骨量、补充钙质,骨骼质量将会变差,并进而引发骨质疏松、骨折等一系列骨骼健康问题。因此,预防骨质疏松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中青年也应提起足够的重视。
骨质疏松单纯补钙不靠谱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包括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内容。基础治疗主要是调整生活方式——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适当的户外运动;避免吸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防止跌倒。
成人每日适宜的钙摄入量是800毫克,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量推荐位1000毫克,这一剂量可以使人体获得理想骨峰值、维护骨骼的健康。
而用于骨质疏松症时,还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已有骨质疏松症或已发生过骨质疏松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并伴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在补钙的同时,可通过长期合理的药物治疗,阻止骨丢失并降低骨折风险。双磷酸盐类药物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手段,口服药物需要每周服用一次,静脉注射药物可以一年给药一次。
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关键在于坚持,患者不能自己随便停药。研究表明,坚持服药从未漏服的患者,药物的有效保护率是100%,每月漏服一周药量的患者,保护率仅能达到36%,而每月漏服一半药量的患者,保护率仅有6%。由于国人对骨质疏松症的重视不足,服药的依从性也比较低。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已经基本可以做到长期服药,而骨质疏松的长期用药还亟待提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