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说话,于他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里程碑的时刻;于父母来说是一个非常欣慰、自豪的时刻。他的第一次发音带给我们的欣喜无需言表。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一些做法,是非常不利于宝宝学习语言的。在此举出几点,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让宝宝的成长发育更加的健康。
不要用训斥的态度来指责孩子出现的卡壳现象
很多父母在宝宝学习说话的过程中耐性不够,一开始还能细致、耐心的帮助纠正孩子在学说话过程中的重复、卡壳情况。多次后孩子依然没有改正,便会以一种训斥的口气来教育其。这样不仅对于孩子学习说话没有帮助,同时也不利于其的身心发育,是非常不可取的一种方法。
过于着急,经常提醒孩子说话中的重复、卡壳
有些家长对于孩子学习说话的过程非常着急,总是经常性的提醒孩子说错了,反复的告诉其应该怎样说。这样做会使孩子的心里上产生畏惧性,因为害怕说错,进而不想、不敢大声的开口说话,反而不利于其语言方面的练习,起不到促进孩子学习说话的目的。其实孩子在2-3岁时,出现的说话重复、卡壳情况大多时候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行得到改善。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这是一种正常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不要过多的纠正给其心里造成压力,反而不利于其语言方面的健康发育。
以正常的语言方式交孩子,不要使用叠词
家长们在与宝宝们进行交流的时候,很多妈妈们考虑到孩子年龄幼小,叠加的用词会使宝宝感到亲切。因此,很多妈妈都习惯于这样的一种交流方式,而这样的一种语言环境非常不利于宝宝语言的学习,延缓了其学会说完整话的时间。因此,家长们应于生活中规避叠词、儿化音的使用,以正常的语言与孩子交流,对于孩子掌握语言的完整度才是有利的。
及时纠正宝宝语言中的音差
很多宝宝在最开始学说话时,发音都不够标准。一些家长最开始时听到这样的发音只是会心一笑,觉得孩子很可爱,年龄还小不用急于纠正。久而久之,孩子对于音节的概念便模糊了,日后再对其加以纠正会非常的困难。因此,家长应于最初时便对孩子的发音予以纠正,引导其在良性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说话,这才是健康的发育方式。
在孩子学话的过程中要避开这些错误的方式,尽可能正确的教导孩子学话。那么,如何正确的教导孩子学话?
0-6个月:宝宝出生6个月后,宝宝就已开始学习说话了。这时的教学模式应该是“鹦鹉学舌”式的,大部分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可以同时将说话的声音与具体的事物对应起来。
6-12个月:该年龄段的宝宝已经能说一些意义的语汇,如:爸爸、妈妈,知道挥手表示再见,能够模仿简单的声音,能够指认常见物。所以“鹦鹉学舌”依旧是教这个年龄段宝宝学说话的主要方法,
12~18个月:因其生活经验、认知能力愈来愈丰富,宝宝会话的语汇增多,可以使用简单词语与人交流、表达意思,明白别人给予的简单指令,会跟着大人学说单字,如:车、喝、饭等。所以除了“鹦鹉学舌”的方法,父母还应该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教孩子学说话。
18~24个月:是孩子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将单纯的声音信号,转变为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信号。父母已经不宜再采用“鹦鹉学舌”的办法教孩子学说话。
研究发现,经常教孩子模仿说话与词汇量的发展呈负相关。相关研究表明,11—13个月的小儿所获得的词语与成人教授所用的词语相符率高达80%,而到了14个月时,上述符合率下降到38.5%。换言之,13个月前,模仿是该年龄段孩子学语言的主要方法之一,而随着小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儿童开始从交际等其它途径获得词语。
1:宝宝与人交流的最初方式就是哭。一声尖叫可能说明他饿了,而呜咽、断续的哭声,可能表示他需要换尿布了。等宝宝大一些后,他会发出可爱的咯咯笑声、叹气声、唧唧咕咕声了,就像是个声音制造厂一样。至于宝宝理解语言的能力,语言专家指出,在他们在才4周大的时候,就能够分辨像“ma”和“na”这样相似的音节了。
2:在这个阶段,宝宝会开始喃喃自语,并能把元音和辅音结合起来,比如“baba”或“yaya”。宝宝可能偶尔会蹦出第一声“妈妈”或“爸爸”来,虽然肯定会让你无比激动,但他还没有真正把这些词和你们联系起来。这要到他大约1岁左右才能做到。
3:宝宝现在尝试说的话听上去像是用另一种语言说的意识流独白,没完没了的词汇被串在一起。发声对宝宝来说是一种游戏,他正在试着用自己的舌头、牙齿、上颚和声带制造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声音。在这个阶段,无论你在家里使用哪种方言,这种咿呀学语听上去都是一样的。你可能会发现宝宝喜欢某些特定的声音,比如“ka”、“da”,因为他喜欢这些发音以及说出来时嘴巴的感觉,所以会不停地一遍遍重复。
4:现在当宝宝喃喃自语或发音时,听上去好像有意义了。这是因为他在使用跟你说话时类似的语调和语气了。你可以给宝宝读书来鼓励他的牙牙学语。
5:现在宝宝的词汇量可能已经多达200个了,其中很多都是名词。在18~20个月之间,宝宝学习词汇的速度为每天10个或更多。有的宝宝每一个半小时就能学会一个新词,所以你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