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俗称“中风”,是一个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四高”疾病,不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患者得病后的治疗往往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近些年来,脑卒中的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不少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纷纷被卒中击倒。
中风科病房里中年人不少
“我还这么年轻,做梦也没想到会中风。”中风科病房里,41岁的孙先生有些心烦意乱。经过抢救虽然已没有生命危险,但他只能躺在床上,说话也像嘴里含了石头一样,呼噜呼噜说不清。
孙先生在城区开了一家小公司,平常应酬不少。结果,去年体检血压、血脂两项不合格,医生警告他要注意饮食、运动减重,不过他一直没有什么实际行动。
上个星期一早,孙先生“咚”地一声倒在卫生间里,家人闻声赶来,看到他眼睛和嘴巴都歪了,怎么叫也叫不醒。急急忙忙送到医院,医生给他做了脑部磁共振,大脑动脉栓塞。“这是典型的高血压、高血脂引起的中风。”医生表示。
经过一个星期的抢救,孙先生已经脱离生命危险,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对他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后遗症,既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医生说,许多患者中风之后,无法接受现状、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也很普遍。“非常惋惜,如果孙先生能重视体检结果,早点干预,完全可以避免这种结果。”
她们门诊和病房里经常有40来岁的中年患者,甚至20多岁的患者也不鲜见。不少年轻人,总以为年轻身体有本钱,不当回事,也拒绝吃药,其实埋下了隐患。她特别提醒年轻人,对待自己的体检报告,要像对待孩子的成绩单一样,听听医生的分析,该锻炼锻炼、该治疗治疗。如果还有肥胖、长期吸烟喝酒等问题,要定期做血管筛查。
脑卒中“四高一重” 防控形势严峻
脑卒中(脑中风)是指急性脑血管病,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包括出血和缺血)引起的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通常指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内的一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经济负担重的“四高一重”特点。
2005年我国居民死因调查,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致死原因。根据近年在全国开展的大样本流行病调查研究估算,我国脑卒中后存活患者在1000万以上,其中65岁以下首次发生卒中的比例占到近50%。在幸存者中约四分之三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等后遗症,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给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负担,我国脑卒中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中年人卒中为何越来越多发
中年人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了单位、家庭的重担,可最近几年来,中年人卒中多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不利影响。那么,是什么造成中年人卒中多发呢?有以下几点值得高度注意。
1、高血压、高脂血症 中青年高血压控制不良者多见,长期高血压主要损伤小动脉,而且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增高,都可增加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血脂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青年人对甘油三酯升高更敏感,血中浓度稍有变化即可加速动脉硬化发展。
2、糖尿病 我国糖尿病低龄化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外出就餐次数增加、高糖、高脂饮食、运动减少等都导致中年糖尿病人高发的主要原因。
3、过量饮酒 酒精可直接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引起血管痉挛,还可通过使血小板增多导致脑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这些均可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生。
4、吸烟 动脉内有反应过强性内皮细胞,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可以使这种细胞肌球蛋白收缩,血管通透性升高,加速动脉硬化,增加发生卒中的危险性。
5、不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 研究表明,饮食和行为方式与中青年脑卒中关系密切,频繁在外就餐、肥胖均为中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糖、高脂饮食及酗酒、吸烟、睡眠不足、久坐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群众中特别是在中年人群中普遍存在,都是导致脑卒中病人增加的重要诱因。
另外,心源性脑梗死、偏头痛、口服避孕药、脑动脉炎、遗传性脑血管病、体育运动不足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中年卒中可有效预防
脑卒中的致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酗酒、吸烟、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等。防控措施应主要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不健康生活方式等进行积极干预。其中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控制一些危险因素是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对于危险因素的防控,特别是将卒中防治措施个体化,实现共性与个性措施的结合,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加强对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适量摄入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禽类等;降低食盐摄入量,每天控制在6克以内;增加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钾摄入量;提倡戒烟,控制体重,杜绝不良生活方式。中青年人只要注意避免以上不良因素,就可有效预防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