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紫癜是最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变主要累及皮肤、黏膜,胃肠、关节及肾脏等部位的毛细血管壁,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以致造成出血症状,可见还是很严重的,需要引起一定注意,那么,小儿过敏性紫癜是由什么原因而引起的呢?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有:
感染因素
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为β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伤寒杆菌,肺炎球菌和假单胞菌等,以上呼吸道炎较为多见,也可见于肺炎,扁桃体炎,猩红热,菌痢,尿路感染,脓疱疮,结核及病灶感染(皮肤,牙齿,口腔,中耳)等,病毒感染中有风疹,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肝炎等,寄生虫感染也可引起本病,以蛔虫感染多见,还有钩虫,鞭虫,绦虫,血吸虫,阴道滴虫,疟原虫感染等。
食物因素
主要是动物性异性蛋白对机体过敏所致,鱼,虾,蟹,蛤,蛋,鸡和牛奶等均可引起本病。
药物因素
如氯霉素,链霉素,异烟肼,氨基比林,阿司匹林,磺胺类等药物均有引起本病的报道。
其他因素
昆虫咬伤,植物花粉,寒冷,外伤,更年期,结核菌素试验,预防接种,精神因素等均可引起,另外在血液透析病人,淋巴瘤化疗后病人及Guillain-Barre综合征病人中,也有引起过敏性紫癜的报道。
过敏性紫瘢是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的毛细血管广泛的炎症,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其临床可分为五种类型:
单纯紫瘢型:此型以皮肤出血为主,典型表现为双下肢臂部见对称型分布,分布于肢体伸侧及关节周围,暗红色斑丘疹,高出于皮肤表面,加压后不退色,分批出现,重者可伴有荨麻疹及多形性红斑,甚至两个合成一个大包皮,中心有血性物质在,约2-4周消退。
腹型,除皮肤紫瘢外,还有腹痛及其他胃肠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便血,主于脐周发作性疼痛,有时可发生肠套叠,有时腹痛发生在皮肤紫瘢之前容易误诊为急腹症,此乃胃肠粘膜有紫瘢出现之故。
关节型,除皮肤皮疹尚有关节受累,双膝肘关节出现疼痛红肿。
肾型,除皮肤皮疹外尚有肾脏受累的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管型 ,少数有浮肿,高血压 ,有肾改变的恢复快,易发生,通过呼吸道感染等即易出现血压少数转为慢性肾炎。
混合型,同时有二种类型混合在一起即称混合型,大多数皮肤皮疹后均见肾脏改变,有镜下血尿的可达20%。
儿童如果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可采用以下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血热妄行主证 起病较急,病前多有外感风热史,出血倾向较重,皮肤出现较多瘀点瘀斑,斑色鲜红,或伴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甚则可见壮热面赤、烦躁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绛或有瘀斑,苔黄燥,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方药 方选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10~30g(先煎)、知母3~9g、水牛角片10~30g(先煎)、生地6~12g、玄参3~9g、丹皮3~9g、牛蒡子3~9g、赤芍3~9g、黄连3~6g、栀子3~9g、黄芩3~9g、紫草3~12g等。
加减 若风热未退者,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鼻衄量多不止者,加血余炭、仙鹤草、白茅根。血尿者,加大蓟、小蓟、仙鹤草。大便出血者,加地榆炭。烦躁不宁者,加青黛、钩藤。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
气不摄血主证 紫癜反复出现,皮肤瘀点瘀斑色较浅,常伴衄血,面色萎黄或苍黄,唇甲不华,神疲乏力,头晕心慌,纳少肌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益气摄血,滋养化源。
方药 方选归脾汤加减。黄芪6~9g、党参(或人参)6~12g、白术3~9g、熟地3~9g、当归6~9g、白芍3~9g、阿胶6~18g(烊化)、三七粉1~3g(冲服)等。
加减 肢冷便溏者,酌加肉桂、炮姜炭。肾虚精亏者,加山萸肉、女贞子、菟丝子、鹿角胶。血热者,加生地、丹皮、黄芩。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蒲黄。大量出血而见阳气欲脱者,加服独参汤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