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女性朋友常见的一种情况,但是有些女性在产后的时段出现了痛经的情况,而且情况非常的严重。那么产后痛经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会出现产后痛经?
子宫腺肌病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妇科病,过去医学上将子宫腺肌病看做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称其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但近几年的医学研究表明,它的病因、临床表现等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尽相同,“现在普遍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疾病。”
子宫由内向外分为三层,最内层是柔软的黏膜组织,就是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就形成了月经;中间是厚厚的肌肉层,最外面是浆膜层。专家说,子宫内膜组织因为种种原因进入子宫肌肉层“扎根生长”,就会引发子宫腺肌病。
进入子宫肌层的子宫内膜组织,一样会在雌激素的作用下重复生长、脱落的过程,形成“月经”。“但经血在子宫肌层无法排出体外,就会在子宫肌层积聚,引起疼痛和子宫增大。”发病初期因为淤血较少,疼痛尚不严重,但随着病程加深淤血增多,患者月经来潮时的疼痛也会逐渐加剧。“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在卵巢部位,而子宫腺肌病则发病在子宫本身,因此前者的疼痛部位多在小腹两侧,而子宫腺肌病的疼痛部位在下腹正中的居多。”专家说,医学上称之为继发性进行性痛经,那种膨胀性的疼痛是难以忍受的,患者往往因此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此外,因为子宫肌层的淤血无法排出,会让子宫不断膨胀增大。而且因为患病后子宫内环境变化,不适合胎儿生长,还会引起不孕或反复流产。“有研究证明,约有1%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会发生恶变。”专家说,这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寿命。
子宫腺肌病的高发年龄是30~40岁。专家提醒女性朋友,如果之前没有痛经病史的女性,在这个年龄段突然出现了逐渐加剧的继发性痛经,且伴随月经量增大,都应当引起警惕,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看是否患有子宫腺肌病。
导致产后痛经的原因有很多,发现的时候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解决。那么,产后痛经怎么办?
做好保暖:大部分痛经都伴随着身体发冷,所以保暖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多喝热水使身体暖活,热敷暖水袋或热宝之类的物理加热方法,泡个舒服的热水澡等都会有好处,当然,通过运行使身体血液加快流量,热量散发,不但会对痛经有好处,同时可使身体更健康,健康的身体对缓解痛经的症状是有益的。
痛经的中药治疗方法:中药中医对痛经的治疗有时非常有效果,一般采用当归、白芍、川穹、三棱、莪术、五灵脂、乳香、没药、肉桂、白芷等散寒行气,调理气血,通络活血,好的中医会根据痛经的症状、轻重配药,严格饮食,对很多月经不调者有效。
放松心情,心理疗法:许多有痛经史的女性,经前几天就开始紧张,精神负担很重,这样无益于痛经的缓解,甚至会加重病情。所以年轻女性平时要加强锻炼,正确认识痛经,消除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
运动疗法:练瑜伽有缓和作用,如弯膝跪下,坐在脚跟上,前额贴地,双臂靠着身体两侧伸直。你也可以试试不同的姿势,找到最舒服的就好。加强体育锻炼也是痛经的治疗好方法,尤其是体质虚弱者,在利用饮食改善营养的同时,可以配合做一些轻度的运动:比如散步。
按摩疗法:先是按摩背腰部,再按摩腹部,后按摩下肢。先涂擦活血药液(如药油、药酒),后再进行按摩: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节至腰椎第2节,并揉按两侧的肌肉和相关的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等穴;用拳头轻捶背腰部压痛处;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外陵、大巨等穴;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阴包、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
食疗是治疗产后痛经的一个十分重要且健康的手段,下面会给大家罗列几个比较有效的食谱:
乌豆蛋酒汤
食材:黑豆60g,2个鸡蛋,米酒100ml。
做法:混合上述的食材,加水一起煮开。
功效: 调中,止痛。针对于气血虚弱的人而言有好处。
姜枣红糖水
食材:姜片30g去核大枣30g红糖30g。
做法:将生姜切成片状,去掉红枣中的核,并将食材洗净,加入红糖用中火熬制。喝汤,吃大枣。
功效:可温暖女性的身体,驱除寒冷。能帮助寒性痛经患者减少疼痛感,还可以淡化黄褐斑。
山楂桂枝红糖汤
食材:山楂肉15g,桂枝5g,红糖30g。
做法:将山楂肉、桂枝装加水2杯用小火慢慢熬制,当锅里的水只剩1半时,放入红糖煮沸。
功效:有助于温暖女性身体,使脉络通畅,消除淤血,减少痛感。可以帮助患有寒性痛经症的女性,还可以改善女性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