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绝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者约占15%。食道癌患者中,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2-3:1。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地区是我国食道癌的高发区。全世界每年新发食道癌约50万例,居全部恶性肿瘤第9位。
据悉,中国是世界上食道癌最高发的地区之一,每年约有15万人因该病死去,专家表示,食道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极为密切。目前已经研究表明,进食过烫、爱喝烈性白酒、嗜好辣椒、常吃腌制食物会成倍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详细讲述食道癌的病因、预防、症状、诊断、治疗、护理、饮食等方面。
进食过烫与食道癌关系密切
食道癌的人群分布与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地域、生活环境、饮食生活习惯、遗传易感性等有一定关系。经已有调查资料显示,总体来说,食道癌的病因复杂,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促进了食道癌的发生。
首先,食道癌象其它的恶性肿瘤一样虽然有基因的内在变化背景,涉及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及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分子水平上涉及众多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蛋白质的改变。
除去遗传因素所导致食道癌风险增高外,饮食因素占到很大比例,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进食过烫食物与食道癌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据了解,人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左右,而过烫的食物一般都超过70℃以上,热食热饮会导致食管粘膜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脱落、更新,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细胞的增生速度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如辛辣刺激)下变异,就可能发生癌变。
7大情况增加癌变几率
目前,临床研究发现,以下情况可导致食道癌的发病几率增加。
亚硝胺:亚硝酸盐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它一方面可以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同时也可使肉色鲜美,因此常用于腌制食品。此外还广泛存在于食物中,如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大约为4mg/kg,肉类约为3mg/kg,蛋类约为5mg/kg。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随尿排出而无害,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转化成强致癌的亚硝胺。迄今已有不少动物实验证明,亚硝胺能引起多种动物,其中包括大鼠、鸡、猪等不同器官的肿瘤,尤其是肝癌与食道癌。
霉菌毒素:霉菌属真菌的一类,食道癌病人的上消化道中或切除的食道癌标本上,均能分离出多种真菌,调查表明,食用霉变食物与食道癌发病呈正相关。
营养与微量元素缺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饮食中缺乏多种维生素,如A、C、B2以及缺乏包括钼、锌、锰在内的微量元素与食道癌发病有关。更多研究证明,血硒水平较高的人群其食道癌的发病和死亡危险性显著低于血硒水平较低的人群。
吸烟与饮酒: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亚硝胺,可以引起食道癌。此外酒精,特别是一些高度白酒,会直接导致食道黏膜出现烧伤现象,长此以往,反复刺激下,食道癌自然就会随之而至。同时,由于乙醇有促癌作用,若一个人既吸烟又饮酒,则食道癌发生的可能性还会增高。常酗酒者食道癌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25~30倍。
饮食习惯:长期食用粗硬食物或进食过快、过烫等,这些都易引起食管粘膜机械性的损伤,反复刺激可导致粘膜上皮增生、间变,最后导致癌变。
遗传因素:食道癌的发生有较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譬如往往一家人有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成员患食道癌。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等:最新的研究发现,HPV感染与食道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每天高温饮食一次 连续25天食管粘膜出现增生
在食道癌的患者中,平时喜好热食热饮者占90%以上。这些人的食物或者饮料的平均温度为71到74摄氏度。个别还达到了88摄氏度。
实验表明,吃75摄氏度左右的食物或者饮料,食管上皮就会有反应。到了80摄氏度左右,食管黏膜上皮会出现坏死、不典型增生。如果每天进行高温热食饮食一次,连续25天,就会出现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性增生。这一现象一旦加重,就是食道癌的癌前病变了。
所以,吃麻辣烫或者火锅的时候,千万不要追求一时之快,最好等温度合适了送入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