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健康养生 雨水时节的衣食住行建议

家庭医生在线 02月18日

明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雨水”。雨水时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也是一年耕种劳作的好时节。而在养生保健上,雨水时节要注重健脾祛湿,穿衣保暖防倒春寒。那么,雨水时节如何衣食住行?快跟随水健康一起来了解下吧。

雨水节气特点

“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专家表示,“雨水”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寒冷冬季降雪天已经过去,从天而降的不再是雪花,而是雨水;二是表示暖湿的气流加强,雨水增多,有利于庄稼返青生长。雨水时节,本市平均气温-0.2℃,仍然持续冬季特点。保健专家提醒,公众要预防感冒等早春流行疾病,切不可过早脱去棉衣。

南方时不时有北方的冷空气侵袭以及阴湿的寒雨渗透,随时都有可能导致各种疾病发生,所以在各方面都要注意保健养生。水健康这就从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给大家支招养生。

一、雨水健康养生——雨水节气穿衣建议

雨水节气初春到来,气温回升,但这个回升是一个渐变过程,气温会忽高忽低,易患感冒、支气管炎等疾患。老人、小儿、产妇和慢性病患者,不要过早地脱掉棉毛衣服,以防风寒侵入而致病,日常要注意保暖、多锻炼身体。无论在户内还是户外,都应该准备一件外套在身边,以便应对突如其来的寒湿,及时保暖防寒,防止咳嗽、感冒等病症发生。

雨水健康提醒:雨水节气前后的保暖工作着重于颈部、背部和足部保暖。中老年人群还要谨防心脑血管方面的意外,尤其要注意保暖。此外,还应注意讲究卫生,勤换内衣裤和袜子,预防皮疹、股癣、脚气等症状的发生。

二、雨水健康养生——雨水节气饮食建议

“雨水”节气,湿气渐重,应注意调养脾胃,适当多吃粗粮果蔬,以调养脾胃功能为主,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多吃各种春季无公害绿色或红色为主的酸甜味蔬菜和水果,如菠菜、韭菜、茼蒿、春笋、淮山、西红柿、桑葚、樱桃、诺尼果汁等。

雨水节气多喝健脾祛湿汤

雨水健康推荐——鲜土茯苓煲猪瘦肉

材料:鲜土茯苓200克、马蹄10个、红萝卜、连须玉米各1条,蜜枣3个,陈皮1/3个,猪瘦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

1、各物分别洗净。鲜土茯苓切块,马蹄去皮,红萝卜、玉米切段,蜜枣去核,陈皮浸泡。

2、一起与猪瘦肉、姜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

功效:土茯苓有祛湿热、利筋骨、健脾胃的功效,以新鲜的土茯苓配爽甜鲜美消滞的马蹄、宽中益气滋润的红萝卜煲猪瘦肉汤,有清热祛湿解毒、健脾养胃润肺之功。

雨水健康提醒:雨水节气养生要喝足水。每天喝足够的白开水,帮助清热解毒,保养肝脏,以预防慢性炎症或肿瘤疾病的发生。

三、雨水健康养生——雨水节气起居建议

春季为肝胆功能虚弱的季节,而晚上11点后为肝胆系统休养时间,“雨水”节气期间,应该早睡早起,保养肝胆系统和大脑神经系统。居所要注意通风、除尘、祛湿,尤其是寒湿较严重的状态下,有条件者要注意及时抽除湿气、烘干衣被,以预防过敏性皮炎、皮肤湿疹、过敏性鼻炎等症状发作。此时段要多开南面的门窗通气,让暖气流涤荡各个房间,而晚上少开北面门窗,以防寒湿空气侵袭。

雨水健康提醒:“雨水”时节,寒湿当道,此时可每晚泡脚,散寒除湿、温经通络。家中也可常备艾条(或艾灸盒),艾灸大椎、涌泉、足三里、神阙、关元等穴位,以健脾益气、护阳强身。对于患病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泡脚时最好咨询医生,注意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

四、雨水健康养生——雨水节气出行建议

蛰伏了一个冬天,过了‘立春’,迎来‘雨水’,此时段不要做剧烈运动,应以能适应而又能微微出汗为目的,做些适宜的户内或户外运动,也可以适当外出郊游踏青。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多做深呼吸运动。

雨水节气也是过敏性疾病高发期。特别是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的人,一遇到气温突变或花絮拂面、粉尘飞扬,旧疾就会复发甚至加重,此类病人要积极做好预防。患呼吸道疾病的人,出门最好戴口罩;患关节疼痛的人,要注意保护关节;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不可忽视“倒春寒”的影响,“避风如避箭”这句话需时刻记心上。

雨水健康提醒:此时段尽量不要去空气流通不好或人群较拥挤的地方,以防流感、红眼病等传染病传染和爆发,尤其是尽量不去已知疫区。外出旅游,应以南方或西方较热的地域为主,少去北方阴冷寒湿地带或东部乍暖还寒地区。

分享
相关资讯
健康日日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