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在家的刘先生半年前开始出现面色苍白、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的情况,去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贫血。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用了很多药之后,仍不见好转。医生建议他再去查查肾功能,结果发现,刘先生肾功能中度损害。进一步检查后确诊,刘先生的贫血是因为慢性肾衰所致,实为肾性贫血,而不是此前认为的营养性贫血。对症治疗后,刘先生的贫血很快得到了改善。
贫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但很少有人会想到肾脏疾病。实际上,肾病病人发展到中、晚期(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常会发生贫血,不经正确治疗,贫血将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健康。
老人贫血或是慢性肾衰引起
肾脏疾病中晚期为什么会出现贫血呢?在红细胞的整个生成过程中,包括血红蛋白的合成、红细胞的成熟等,都与肾脏分泌的红细胞生成素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肾病到了晚期,肾实质已经受到严重破坏,使得肾脏的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它对骨髓的刺激作用因此减弱,进而使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发生障碍,因此出现进行性贫血。
慢性肾衰时,人体的代谢废物(如甲基胍)从尿中排出减少,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此种物质能加速红细胞破坏,使红细胞的寿命缩短,从而引起慢性贫血。
此外,慢性肾衰病人长期低蛋白饮食,体内蛋白质合成减少,但尿中却有大量蛋白质丢失,再加上病人多有厌食、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小肠吸收功能也不好,结果使造血原料(如铁、叶酸、维生素等)摄入不足。这些因素也可使患者发生营养不良而导致贫血。
肾性贫血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老年人。老人如果发现身体浮肿、腰痛、蛋白尿、血尿等,又出现贫血,更应警惕肾性贫血。曾有区域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人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达32%,老年人因脏器老化、有肾动脉硬化,更易加重肾脏的损害,出现肾功能不全,严重时出现尿毒症。此外,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患病率高,这些疾病会导致靶器官受损,从而引起慢性肾病。
老年人由于患肾病的风险高,所以不论有无肾脏病史,当出现皮肤萎黄或苍白,口唇、眼结膜的血色浅淡、指甲床颜色灰白,乏力、头晕、疲累等贫血临床症状时, 一定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肾脏B超检查,必要时应做进一步检查,以免忽视肾脏疾病的存在,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如果确定为肾性贫血,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合理治疗。在积极治疗肾脏病的同时,进行控制血压、纠正酸碱、电解质平衡失调、合理饮食处理的综合治疗,及时使用红细胞生长素,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红细胞生成原料。对严重的肾功能不全,已达尿毒症患者,要及时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处理,这样才能纠正贫血、延缓病情发展。
慢性肾衰竭治疗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有合理的蛋白质摄入量。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主要来源于饮食中的蛋白质成分,因此,为了减轻残存的肾的工作负担,蛋白质摄入量必须和肾脏的排泄能力相适应。比如,当血肌酐为170—440微摩尔/升时,蛋白质以每天每公斤体重0。6克为宜,有大量蛋白尿者,每丢失1克尿蛋白,可额外补充1。5克蛋白质。当血肌酐超过440微摩尔/升时,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进一步减少,以每天总量不超过30克为好。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如果一味追求限制蛋白质摄入,将会导致病人出现营养不良,体质下降,效果并不好。
第二,为了使摄入的蛋白质获得最大利用,不让其转化为能量消耗掉,在采取低蛋白质饮食的同时,还必须补充能量。每日每公斤体重至少35千卡的热量,主要由糖供给,可吃水果、蔗糖制品、巧克力、果酱、蜂蜜等。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食物虽符合前面的条件,如蛋黄、肉松、动物内脏、乳制品、骨髓等,但由于它们的含磷量较高而不宜食用,因为磷的贮留可促使肾脏的功能进一步恶化。为减少食物中的含磷量,食用鱼、肉、土豆等,都应先水煮弃汤后再进一步烹调。
第四,食盐量应视病情而定,如有高血压、水肿者,宜用低盐饮食,每日2克盐。
第五,经过肾脏排泄的药物也有可能损伤肾脏,如庆大霉素、磺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等、消炎痛、扑热息痛,以及激素、造影剂等。
此外,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感染,还要严防这些疾病对肾脏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