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是指发生于肾盂、肾盏硬肾盂与输尿管连接部的结石。肾结石的临床表现个别差异很大,决定于结石的病因、成分、大小、数目、位置、活动度、有无梗阻感染以及肾实质病理损害的程度。
肾结石可能长期存在而无症状,特别是较大的结石。较小的结石活动范围大,当结石嵌顿在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或自输尿管内下降时,可出现肾绞痛,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刀割样疼痛,疼痛剧烈难忍,患者辗转不安,疼痛从腰部或侧腹部向下放射至膀胱区,外阴部及大腿内侧,有时有大汗、恶心呕吐等表现。
肾结石大多数为草酸钙结石,虽然部分肾结石有明确的原因,但大多数含钙结石的形成原因目前仍不能圆满解释,异质成核、取向附生、结石基质和晶体抑制物质学说是结石形成的基本学说。根据肾结石形成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与代谢因素有关的结石和感染性结石。
我国广东、山东、江苏、安徽、河北、陕西、浙江、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发病率较高,该病多见于30~60岁人群,男女之比为3~9:1。肾结石形成时多位于肾盂或肾盏,可排入输尿管和膀胱;原发于膀胱的结石很少,主要见于1~10岁男性。
目前肾结石、尿路结石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且发病患者群年龄逐年下降,但许多人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如果出现腰酸、腰部胀痛、小便浑浊和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做尿常规化验、泌尿系B超等检查,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喝饮料易致肾结石
学生是肾结石的主要患病人群。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校的大学生成了肾结石“亲睐”的对象之一。本来大学生活力充沛,身体处于最佳状态,结石疾病一般都会“绕”着走,但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改变了这一切。
在患结石的学生中,有的学生不喜欢喝白开水,以喝饮料代替口渴时机体需要的水分,结果进食大量甜饮料后,尿中钙离子浓度、草酸含量和尿的酸度均增加,三者混合作用使结石发病风险大为增加。
推荐每日饮水3000毫升或更多,每日特别5次集中饮水分别是晨起、晚上睡觉前、早餐后1小时和晚餐后1小时,饮水间隔要均匀,最好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不要等到感觉口渴时才喝,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禁食高草酸食物是饮食防治结石的必要措施。因此,应避免饮用过多的浓茶、咖啡、可乐、巧克力和麦麸等。在饮食上应少吃各类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奶油、糕点、豆制品等。如果大量进食这类含高草酸食物会造成尿液中草酸盐浓度增高呈过饱和状态,多余的草酸钙晶体就可能从尿中析出而形成结石。
另外,对长期久座教室、电脑前的学生,建议应当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打球、跑步等体育活动减少结石的发生率或促进肾结石排出。合理、科学的膳食和体育锻炼,是从根本上解决和预防肾结石发生的最好办法。
不少患者认为体内有一个小石头没有多大关系,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结石对肾脏的危害主要在于阻塞尿路,并对尿路粘膜直接损害,导致肾功能减退。当并发感染时,发展成肾盂肾炎或肾积脓,使肾脏迅速受损。双侧肾结石晚期可发生尿毒症。
大学生不应该是肾结石的主要患者,但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因为肾结石而导致肾衰竭甚至尿毒症而不得不换肾的消息屡见报端,这应该引起大学生群体的警惕。虽然年轻,但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除了保持运动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的专业健康也是预防的重要方面。
结石是不是吃进去的?
人体怎么会长结石呢?这石头是不是吃进去的?医生介绍说,结石的形成根源是错综复杂的。但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结石的形成与饮食营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欧美及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结 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原因之一就是大量摄入动物蛋白、糖和脂肪。有资料表明,素食的人发病率比一般人低得多。女性素食者较多,结石的发病率自然要比男性发病率低。
为什么摄入动物蛋白、糖和脂肪过多,会导致泌尿结石发病率增高呢?原来泌尿系结石,大多是含钙结石,其成分大多数为草酸和尿酸,是尿中常见的晶体,这些晶体在正常的情况下在尿里呈溶解状态 ,而在过量时容易沉淀下来形成结石。如果人体摄食大量的动物蛋白和糖后,就会在体内生成较多的草酸和尿酸,并对肠道吸收钙起促进作用,摄食过多的脂肪则可增加尿中的草酸盐。可见,摄入过多 的动物蛋白、糖和脂肪,会促进泌尿结石的形成。
而目前夜生活频繁、长期吃了夜宵睡觉、不吃早餐诱发结石病的人越来越多。吃过夜宵后马上就回家睡觉,餐后产生的尿液就会全部储留在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尿路中尿液的钙含量也就 不断增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尿结石。不吃早餐则会导致胆汁长期淤积在胆囊而与肠道形成结石。这两种不良生活习惯是结石病高发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