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衰竭。
心律失常四种情况才需治疗
1、出现头晕、乏力、气短甚至晕厥等与心跳缓慢明显相关的症状,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2、心动过缓很明显,每分钟心跳常低于50次,活动后也不能升高,此时即使没有明显不适也需治疗,以改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避免其功能受损;
3、既有心动过缓,又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尽管心动过缓时无症状,但治疗心动过速用药后会使心动过缓程度加重;
4、出现过很短暂的心脏停搏情况,因为当心脏停搏超过三秒,就可能导致病人意识丧失等严重后果。
睡眠好有助于心律失常治疗
高质量的睡眠可以预防疾病的发作。俯卧是最不宜采取的睡姿,因为俯卧会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心律失常患者以及心脏病患者,应采取右侧卧的睡姿,保持身体自然屈曲,因为这种姿势有利于血液的回流,以减轻心脏的负担。如果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可采取半卧位或30度角坡度卧位,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良好的睡眠改善心律失常,同时要注意:
①饮食上,睡前请不要饱食,不喝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②情绪上,睡前不宜激动、兴奋等。睡前情绪应该放好点。
③活动上,睡前请不要过度锻炼,不宜看一些刺激性的电影等。
良好的睡眠可改善心律失常,合理的安排好睡觉,改善睡觉治疗,这就有助于改善心律失常。学会一些护理方法是很关键的。
心律失常患者如何健康饮食
1、控制热量摄入。因为总热量过高时,血清胆固醇通常升高,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会促使动脉硬化,进而形成心律失常。
2、控制胆固醇的摄入。一般年龄超过40岁的人,即使血清胆固醇不高,亦应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及胆固醇较高的食物。最好代之以植物油及黄豆和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每日摄入胆固醇量应在300mg以下可以对预防心律失常起到一定作用。
3、控制脂肪摄入量。尽量用植物油作为烹调用油,且不宜过多,过多的植物油亦可造成肥胖,因此,预防心律失常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4、控制盐的摄入。如果盐食入过量,在内分泌的作用下,能增加血管对各种升压物质的敏感,引起细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食盐过多引起体内水潴留,增加心脏负担。故限制盐的摄入可减轻心血管负担,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
5、通过食疗,增加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摄入。许多维生素、无机盐对心血管系统有益,例如:VitC的功能之一即是增加血管韧性,减少脆性,防止血管出血。钾盐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微量元素碘,对降低胆固醇有重要作用,并能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浸润沉着,还能破坏钙盐在血管壁中的沉积,阻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进而防止心律失常的形成。Vit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尤其是酸味水果中。钾多含于蔬菜中。碘多存在于海产的动植物中,如海鱼、海虾、海蛰、海带、紫菜等都含有丰富的碘。
6、可增加纤维素的摄入。纤维素可刺激胃肠蠕动,加快胆固醇的排泄;还可吸附胆固醇,使胆固醇不易被肠粘膜吸收,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心脏病发病率,防治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