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水仙调节室内湿度 大雪后衣食住行建议

来源:中华网养老 转载 12月08日

大雪节气后,下雪会更加频繁,气温也会进一步下降,人们的运动量减少,抵抗力变弱,寒毒更容易入侵。所以大雪过后,养生保健要做出适当的调整。鹤岗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李忱给出了在大雪时节的衣食住行建议。

衣——睡觉要穿薄 外出要穿艳

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穿衣方面也是大有学问的。有些人因怕冷,睡觉时总爱多穿些衣服,却没有因此更加暖和,有时更觉得冷。专家对此解释说,因为人在睡眠时大脑、肌肉进入休息状态,心脏跳动次数减少,肌肉的反射运动和紧张减弱,中枢神经活动减慢,此时脱衣而眠,可很快消除疲劳,使身体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由于人体皮肤能分泌和散发出一些化学物质,若和衣而眠,无疑会妨碍皮肤正常的“呼吸”和汗液的蒸发。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还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体表热量减少,即使盖上厚被子,也会感到寒冷。因此,专家建议,在寒冷的冬天不宜穿厚衣服睡觉。

入冬后,老年人对气候冷热变化的调节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比年轻人差,加之喜静少动,体力衰退,所以要特别注意服装穿着。常患有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及胃部疾病的老年人,穿件棉背心比较合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衣服如太重,会影响血液循环和妨碍行动,应选择轻软面料;老年人的关节活动往往不够灵便,故应尽可能用对襟开扣的毛衣;要注意到肩关节和膝关节的保暖,老年人多皮肤干燥、发痒,不宜穿化学纤维品的贴身内衣。

如果出门的话,不仅要换上防滑的鞋子,最好还要穿上色彩鲜艳的外套,以便引起行车司机注意,保证行路时的人身安全。

食——补养过了头 不利于代谢

大雪是“进补”的大好时节。专家表示,大雪时节补养得当,来年就有很坚实的身体底子,有利于抵抗疾病的侵扰,但进补要适当,过头了不利于新陈代谢。

专家建议,这个季节可以多吃一些羊肉、葱头、山药、桂圆、生姜、杏脯等温热的食物,尤其是处于经期、孕期和患有贫血、胃肠疾病的女性。

另外,说到保暖的食物,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温热性食物,但事实上不是所有体质都适合在冬季食用温热性食物。

专家指出,阳虚体质的人是冬季畏寒怕冷需进补的主要人群。其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经常感冒、心悸胸闷、口淡不渴等,此类人群可吃些温热性食物来保暖,如羊肉、狗肉、羊肾、鹿肉、麻雀肉、雀卵、虾、韭菜等,而鸭肉、香蕉、黄瓜、梨、绿豆、冰糖等凉性或寒性的食物则最好少吃。

当然,如果是低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大便燥结、夜里易出汗、睡眠不好等阴虚者,那么还是需要和温热性的食物保持距离,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及淡水鱼、禽类等才是最佳选择。

寒冷气候使人体氧化功能加强,肌体维生素代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在冬季饮食中需及时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耐寒能力,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住——室内多干燥 水仙调湿度

大雪期间风大、干燥,室内湿度也较低,特别是取暖器的使用,会使室内空气更干燥,易导致皮肤粗糙起皱,甚至干裂。而且,空气湿度过低还易导致呼吸道黏膜脱水,黏液分泌减少,纤毛运动减弱以致呼吸道的清除能力减弱,不能及时排出呼吸道的尘埃和细菌,易诱发和加重呼吸系统疾病。对此,专家提示,使用取暖器的家庭应注意居室的湿度,最好有一个湿度计,一般而言,生活在相对湿度40%至60%的环境中最感舒适,如相对湿度低了,应做相应的调节。比如,可用湿拖把拖地板,或在取暖器附近放一盆水,以增加湿度。若在室内养盆水仙,不但能调节室内相对湿度,还会使居室显得有生机。

行——出行小步走 防滑是关键

大雪时节天气寒冷,无论是走路、骑车还是开车,出行速度都要放慢。专家介绍,摔伤、冻伤、感冒、交通事故等成为雪天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老年人摔伤以手腕、股骨等处骨折的居多,年轻人则多是软骨组织挫伤……

从预防的角度看,老年人应减少户外活动,出行最好由其他人搀扶。行人出行时则要尽量放慢骑车或步行速度,避免滑倒。

此外,在选择鞋子方面也要有所注意。尽量穿软底、平底或胶底棉皮鞋,不穿硬底或容易打滑的鞋,冬天的鞋掌最好不要钉铁掌。走路时,一定要放慢步伐,迈小步行走,脚落地时应前脚掌先落地,身体要前倾。带小孩外出时应改换方式,变背孩子为抱孩子,这样可以防止大人后倾斜摔倒时,把孩子压在身下。老人最好结伴出行,或拄个拐杖。

总之,寒冷天气出行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状况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做好出行准备。

本文受访:鹤岗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副主任医师李忱

分享
相关资讯
健康日日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