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越来越好的现代人来说,糖尿病却成了“甜蜜的负担”。目前全中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约为9.7%左右,而在4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30%~50%的人群存在糖耐量异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尿病前期”。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涛教授看来,对糖尿病前期的早期诊断和个体治疗,是摆脱这一甜蜜负担的关键。“目前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病程在8~15年左右。很多患者是在患病后数年才被发现,此时疗效自然不如初发患者。加上胰岛再生能力很差,如果等到胰岛已被‘累垮’再干预,效果很有限。相反,如果在疾病前期就进行干预,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可以保护胰岛功能,直接减少患病风险。”
3个步骤 有效筛查糖尿病
要如何才能尽早发现可疑状况呢?很多人就像雾里看花一样,除了测血糖,并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精确判断。杨涛表示,通过分步预测,只要3个步骤,就能有效便捷地进行筛查,并能帮助自我判断和早期发现糖尿病。
第一步:查4项指标。空腹血糖(>5.6毫摩尔每升)、血脂、血压、体重(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其中,如果有一项异常,就应该进一步检查。
第二步:再查2项指标,即糖化血红蛋白(>6.1%)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被视为评判糖尿病疗效的金标准,其大于6.5%,可协助诊断为糖尿病。此外,美国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作为一项预测指标。如果>5.6,那么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就会上升。因此,上两项指标如果有一项异常,就有必要进行第三步检查。
第三步:糖耐量和胰岛素水平。如果糖耐量异常,或者胰岛素水平偏高,说明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处于糖尿病前期,此时如果不开始干预,很快就可能进展成一个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此外,杨涛提醒,在喝糖水试验的口服糖耐量测试时,最好好能够检测糖水试验前(0分)、喝糖水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和180分钟5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根据这5个点的血糖水平,可以有助于医生判断你是一个胰岛功能尚可、处于高胰岛抵抗状态的患者,还是胰岛功能已经逐渐衰竭的患者。根据胰岛功能的不同状态,能帮助医生制订不同的治病策略,找到最合适的控糖方法。
3个方法可帮助糖尿病检测
1、糖化血红蛋白(HbAIC)测量:
这项检测只能在医院内进行。这项测量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在此期间血糖的整体控制情况,以及与血糖控制有关的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还可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总体评价。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经常检查一下,这项指标。
2、空腹血糖(FPG)测量:
这项检测是糖尿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数据,而且这项检测可以在家里自己进行。空腹血糖检测的要求是禁食8小时以后,因此测量的最佳时间应是清晨空腹时。这项数据必须与其他测量项目结合分析,这样才能对糖尿病进行确诊。如果家庭自测发现此项指标异常,应立即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3、餐后血糖(VPG)测量:
这项检测既可以应用家庭自备血糖测定仪进行自我测量,也可以到医院进行测量。餐后血糖一般要求在进餐后2小时进行测量,这项指标是预防糖尿病和监测血糖控制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因为餐后血糖测量的误差较大,所以紧靠餐后测量值不能作为糖尿病病情诊断的依据的。但是如果出现餐后测量值≥11.1毫摩尔/升(200m毫克/分升)时,那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如果糖尿病人的餐后血糖<11.1毫摩尔/升,说明血糖的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身体发生不适或异常反应时,应及时测量血糖值,因为这对于发现病人出现低血糖、对用餐时间进行调控、对药物使用剂量进行调整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