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产业产业动态

中国首例人子宫移植手术成功

转载 2015-11-26 10:49:36 来源:健康时报网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5日披露,该院成功将陕西一位母亲的子宫移入女儿体内,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新移植子宫已经成活。作为中国首例人子宫移植,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除了子宫移植,国内很多器官移植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来看看还有哪些器官移植技术!

供不应求的肾移植

肾移植和血液透析各有各的好治疗肾功能衰竭,我们常知道的是血液透析,还有肾移植,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田野教授介绍,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好比一个人要去机场,自己的肾健康就如开私家车,可当自己的肾不行时,选透析就好比坐地铁,而肾移植像坐出租车。看你要舒适自在,还是要避免堵车,安全。”

血液透析还有个通俗的名字叫洗肾,借助器械将原本应由肾脏滤过的血液进行“清洗”。较于肾移植来说更安全,但因为患者每周都需定时去医院,每次透析时间在4个小时左右,并且还有很多食物不能食用,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

“而肾移植不需定期来往于医院,只要定时吃抗排斥药,活动空间和范围更大。”北京朝阳医院泌尿科主任医师胡小鹏说,做肾移植的目的更多是改善生活质量,不是为了救命。

不要忽视肾移植后的风险

“现在肾移植成功率很高了,但还是会有5%的人因各种原因失去生命。”胡小鹏指出,在中国有个特色,肾移植后可能会出现的肿瘤多为原肾、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的尿路上皮肿瘤。肿瘤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0倍以上,免疫制剂的使用也可能会对心血管有影响,造成高血脂、高血压。”

医生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呢?“年龄是移植术前很重要的考虑因素,”解放军第309医院移植外科主任钱叶勇教授指出,年轻人身体耐受上优于老年人,但年轻人身体免疫力普遍要高于老年人,所以术后移植肾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可能要高于老年人。

“术前个体化评判才是确定是否适合移植的金标准。”田野勇教授强调,包括患者一些检验指标的检测,如白细胞抗原的配型情况,免疫学检测、凝血等。此外还包括对患者身体情况的综合评价。

移植成功只是治疗#$步

做完成功的手术就意味着移植成功了吗?其实不然,“术前检查和准备、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的排斥反应的监测和治疗,共同构成了肾移植手术的成功要素。”钱叶勇教授认为,肾移植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医患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曾有患者在不告知主管医师的情况下自行停药,导致移植肾失功,这是让人非常痛心的事。”术前的深度了解,术后的及时沟通,医患之间勤联系,都直接决定着肾移植能否成功。

胡小鹏更强调术后随访。“一般术后3个月内,患者应一个星期来医院一次,术后3~6个月可调整为两个星期来医院一次,术后半年后一月来一次即可。这个过程我们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用药量,若出现问题,还可及时处理。”

肝移植有了手术标准

一个重型肝炎的肝衰竭患者,能不能进行肝移植,这个问题放在15年前,没有人能够回答,只能按照国际通例,借助于药物来延长患者生命,而这却并不适合国人重型肝炎的发病特点,最后患者的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原因在于,那时肝移植患者的手术标准在国内还是空白。

患者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肝移植?董家鸿教授和他的团队一直为这个课题而努力。15年来,他们完成了900多例终末期肝病的肝移植手术,进行了病例特点和预后的研究,最终提出了患者需要肝移植的四个危险因素,即年龄超过45岁、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胆红素超过一定标准、出现了肝性脑病。患者只要达到其中的两个标准,死亡风险就会超过80%,就需要进行肝移植。这一标准的提出弥补了国内在肝移植领域的空白。

这一标准的建立不仅让肝病患者受益,对于终末期胆病患者来说也是一大福音。董家鸿教授说,对于如肝胆管结石、严重的胆管损伤和狭窄、肝内弥漫性囊性扩展等终末期胆病患者来说,用传统的方法是无法救治的,肝移植是#!好的方法。而这部分发病人群占到全人群发病率的10%左右。

与此同时,他们还改进了血管重建和胆管重建等外科技术,使得肝移植的手术并发症显著降低,存活率明显提高,使得患者长期存活率达到80%以上,甚至90%,从而挽救了一大批用传统方法不能治疗的终末期肝胆疾病的患者。

目前这项标准和技术在国内一百多家医院进行推广,而且他们还帮助国内40多家大医院建立了肝胆移植的技术方法。

术后防复发有了新策略

肝移植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防止复发和转移是关键。樊嘉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使肝移植患者5年生存率由56.1%提高至65.9%。目前部分成果已在全国25家主要的肝移植中心经4000余病例应用。

樊嘉教授说,肝移植术后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抗排异治疗,但如果过度使用免疫抑制,又会给肝癌复发转移创造条件。十多年的深入研究,终于发现原来人体的免疫功能有一个范围,大于这个范围则表示容易发生排异反应,低于这个范围则提示免疫功能过于低下,可能会导致肿瘤复发。

于是,樊嘉教授的团队利用一种肝癌肝移植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综合评估方法,来监视免疫功能的范围,同时结合免疫抑制药物浓度的测定,调整用药,在免疫抑制药物用量#!少的同时,还能确保肿瘤复发风险#!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以新型免疫抑制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抗排异同时降低转移复发几率。

研究还首次证实了Capn4蛋白这个标志物会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的预后,这就提示医生,在今后的治疗中针对携带这种标志物的患者要尽早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比如应用靶向药物、全身化疗等。

(责编:梁倩缘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相关健康数据
热门头条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