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宝宝测体温四个细节不能忽视

家庭医生在线 2015/11/17 10:04:05

由于水银温度计可引起汞中毒和误吸等意外,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儿科逐渐停止使用水银体温计。可小培医生每次呼吁大家停止使用水银温度计时,总会有妈妈问:“可是电子体温计测不准啊,还是必须得水银温度计上才行啊!”“用耳温计测不准,一分钟内测两次,温度可以差2℃!”

真是温度计的问题吗?事实上电子温度计精度足够应付体温测量,其实很多时候“测不准”问题并不在体温计本身,而在于一些关键的小细节你没注意到。

1。隔一段时间测读数不同,是因为体温本身有波动

孩子正常体温(腋温)在36.0℃~37.3℃这个范围内波动,“波动”这个词意味着孩子正常体温不是在某一个固定值上。发热时体温仍旧会上下波动。有家长反映说在家测体温39℃,可到医院怎么就只有38℃了,这很可能是孩子的体温本身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不是体温计不准确。

2。剧烈活动会对体温造成的影响

在吃奶或者运动后体温可能会升得略高,甚至达到37.8℃,为了避免干扰误判,应尽量避免在刚吃完奶或运动后测量体温,请在吃奶或运动后请休息30分钟后再测体温。

3。环境也可能对测量值造成影响

3.1耳温:耳温计根据鼓膜释放的红外热波读数,精度很高。但由于耳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如果寒冷的冬天,孩子待在室外一段时间后,鼓膜温度就会下降导致测量值不能正确地反应实际体温。所以如果冬天,刚在室外待过的孩子,应该在温暖的室内里呆至少15分钟再进行测量。

3.2腋温:出汗或者刚进行过温水擦浴,皮肤潮湿会也影响测量结果。所以测量前请确保擦干皮肤。

3.3口温:如果孩子刚喝过热水或吃过冰激凌,那么口腔的温度就不能反映实际体温啦。应等待30分钟,让口腔内的温度恢复后再测。

4、测量部位、测量方法有讲究

4.1腋温:测腋温时请确保温度计的尖端完全由皮肤夹紧,并保证足够的读数时间。如果孩子不合作,动来动去夹不紧的话会让读数低于实际温度。通常数字温度计需要夹住手臂约4-5分钟才能准确读数。如果测量时间不够也会让读数低于实际温度。不过现在也有测量时间很短的新产品出现了。

4.2耳温:测耳温比测腋温需要的时间短很多,非常适合不太配合测体温的孩子。但妈妈们一定要注意正确定位,否则同样会影响到度数的准确性。测量时首先要拉直耳道,<1岁的只需向后拉耳朵,>1岁的除了向后还要向上提起耳廓才能保证拉直耳道,保证耳温计能正确测量到鼓膜的温度。记住让耳温计的探头对准对侧眼睛和耳垂连线中点,这个方向才能正好找准鼓膜哟。

4.3口温:温度计位置正确很重要,记得将温度计顶端朝里放在舌下一侧而不是直接放在舌面上让孩子含住。

指导专家: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欧茜医生

本文指导医生:
欧茜

欧茜 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科门诊

擅长疾病: 生长发育,营养指导,儿科常见病。[详细]

(责编:黄婉雯 )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小儿发烧推拿方法

小孩推拿治发热的办法,如果父母不是太专业或是尽量不要操作。小儿发热指小儿体温上升,由外感造成为易患。小儿推拿方式,属于古老传统疗法。根据选择穴位刺激,如手臂、面部、躯干部或者督脉。小儿发热分成外感发热、肺胃发热、阴虚发热、伤食发热四类别,可根据发热种类辩证加减,如外感发热,选择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背高骨、推天河水,其中推天河水为小儿发热的特殊推拿手法,有显著功效。在小儿发热推拿期内,可配合冷水或是乙醇做为物质,提升降烧效果。

Q:小儿发热吃什么退热药

小孩发热的时候可以根据体温的高低选择退烧药,如果体温是低烧,在37~38度之间可以给孩子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或者是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如果体温在38度5以上属于是高烧,要给孩子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者是布洛芬颗粒来进行退高烧的治疗,发烧只是一个症状,需要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Q:小儿发烧推拿方法

推拿对发热起作用,但是只是促进作用,如果孩子发热温度很高还是要带到医院立即治疗。小儿发热应注意监测体温,若体温超过38.5℃应选用药品应急降烧,如布洛芬颗粒等。若体温不超过38℃则可考虑使用物理退烧、推拿治疗等辅助治疗方式。应用推拿治疗小儿发热,必须先做好辩证,确立小儿发热属于哪种症状,若以外感为主的发热,则应该使用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等手法;若之内热为基本的发热则应注重润肺经、清大肠经为主,手法如掐大椎、按肩井等。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