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什么因素会影响胰岛素泵疗效

家庭医生在线 2015/11/10 8:30:45 举报/反馈

目前国外胰岛素泵的研制正向人工胰腺方向发展,试图将连续血糖监测和胰岛素输注相结合,使胰岛素泵完全智能化。目前已有的体外胰岛素泵已达到每5分钟接收1次来自血糖探头的血糖值,自动接收指血值并对探头进行校正,显示当前血糖值,绘制血糖趋势图,并具有低血糖和高血糖时报警功能,但尚不能自动根据血糖值计算胰岛素输注量。

另外,还有尚处于临床验证阶段的置入式胰岛素泵,是将胰岛素泵埋置在腹部皮肤下,通过遥控器来控制胰岛素的输注量,患者需要每45~90天到医院补充胰岛素。

在使用胰岛素泵时应注意这些

一、胰岛素泵应该选用哪种胰岛素?

胰岛素泵只能使用可溶性的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决不能使用中、长效或预混胰岛素。以往多选用短效胰岛素,目前主张最好选用“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吸收入血较慢,药效高峰作用时间相对较迟,因而虽然追加用量注射,但刺激性分泌作用的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超短效胰岛素”由于吸收入血迅速,因而达到高峰作用的时间非常快。因此,胰岛素泵使用超短效胰岛素,通过基础量注射和追加量注射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效果更好。短效胰岛素有时会出现结晶现象,有可能阻塞注射导管,而用超短效胰岛素则可避免这种情况。

二、如何设定胰岛素的用量

1。每日胰岛素总量的设定:主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初起剂量通常为0.6U/kg/d(在0.4~1.0U/kg/d之间);如果患者用泵前正在使用胰岛素,可根据现有血糖水平确定胰岛素用量。用泵后,患者胰岛素用量通常是减少的,减少的幅度因人而异。具体原则是:①经常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其胰岛素用量为:用泵前的胰岛素总量×(0.7~0.8)。②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其胰岛素用量为:用泵前的胰岛素总量×(0.85~0.9)。③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其胰岛素用量与用泵前的胰岛素总量相同。

每日胰岛素总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提供胰岛素基础量,另一部分则用于提供胰岛素餐前追加量,基础量和餐前追加量大约各占50%。

2。胰岛素基础量的设定:每个胰岛素泵都附有一张“胰岛素基础用量表”。患者可以根据前面算出来的基础量对照“基础用量表”分段设置自己全天的胰岛素基础用量。必要时,还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在不同时段做相应的增减。掌握基础量的设定,会使患者血糖控制得更快更好。

3。胰岛素追加量的设定:一般是将总的餐前追加量分成三等分,分别于三餐前皮下注射。如果患者饮食量临时有变化,追加量可做相应的增减。

三、影响胰岛素泵疗效的若干因素

饮食、运动、情绪均可对患者的血糖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医生和患者还没有掌握该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与血糖变化关系时更是如此。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是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

经常监测血糖变化是保持血糖平稳的重要一环。不同患者血糖变化规律也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患者,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内,血糖变化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位患者的饮食、运动、情绪及所处的环境都在动态中。正因为如此,保持饮食、运动、情绪的相对稳定,动态监测血糖变化是十分重要的。

胰岛素泵要弄清楚的四个问题

1、胰岛素泵安装后能洗澡吗?

胰岛素泵的针头很细,进入皮肤时几乎没有任何疼痛。而且你只需要3到5天更换1次针头和输注部位,就完全可以脱离胰岛素笔或注射器所带来的疼痛。洗澡时可以暂时卸下泵,在游泳、剧烈运动、做X光或CT检查的时候将泵和身体分离超过2小时对血糖的影响是很小的。此时可以选择带有快速分离器的输注导管,只需要轻轻扒开卡子就可以很方便地将泵和身体分离。洗完澡或运动结束以后,又可很方便地重新连接上。

2、哪些人群不宜长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

不宜长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者:①不需要长期胰岛素泵治疗者;②对皮下输注管过敏者;③不愿长期皮下埋置输液管或不愿长期佩戴泵者;④患者及其家属缺乏胰岛素泵使用相关知识,接受培训后仍无法正确掌握如何使用胰岛素泵者;⑤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精神异常者;⑥无监护人的年幼或年长患者,生活无法自理者。

3、围手术期如何合理使用胰岛素泵?

对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正确处理,是医护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一方面,外科疾病、手术应激会加重糖代谢紊乱,增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手术风险;另一方面,高血糖可增加感染几率,延迟伤口愈合。良好控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水平,是决定手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对于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可起始于术前任何1天(3天最佳),通过调整并设置胰岛素剂量,将患者术前的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8 mmol/L以下。在患者术后禁食期间,只给予基础胰岛素量,这样既有利于控制高血糖,又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待患者能够进食,设置餐前大剂量,以良好控制血糖,利于术后恢复。对于术后须重症监护或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可将血糖控制在6。1~10 mmol/L,改善患者预后。

4、使用胰岛素泵时如何防止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1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泵使用过程中,当出现电池耗尽、导管阻塞等情况,致使胰岛素不能被输注到体内时,胰岛素停止输入后90分钟内血糖即开始升高。问题如未能及时发现,血糖将会急剧上升,直至发生酮症酸中毒。因此,在使用胰岛素泵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糖,一旦发现血糖升高,要及时检查,排除故障,控制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要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学习,尤其要了解胰岛素泵的有关知识。还要注意加强对泵的保护,防止受潮、受损。每日观察穿刺部位,注意防止感染。

(责编:林银珍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使用胰岛素泵的好处很多吗?

由于胰岛素泵能非常准确地按需要将胰岛素注入体内,使胰岛素输注更能适应机体的需要,故相对于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而言,使用胰岛素泵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糖代谢,还可以大大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胰岛素的需要量亦大为减少。  使用胰岛素泵除了可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外,亦可使病人的生活更加自由。  首先,使用胰岛素泵可大大减少胰岛素注射的次数。如采用每天多次注射的方法进行“强化治疗”,患者每天至少需注射胰岛素3~4次,且往往仍不能真正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而采用胰岛素泵只需每2~3天更换一次针头或软管的固定部位(相当于注射一次胰岛素),病人就能精确地24小时获得适量的胰岛素。其次,由于胰岛素泵可设定多种给药程序,可根据摄入食物的多少灵活调节餐前胰岛素剂量;亦可根据运动或休息以及其他不同的情况,灵活设定基础胰岛素输注速率;即使参加宴会时,进餐时间长达数小时,亦可通过调整胰岛素泵的给药方式,使餐前胰岛素剂量在这段时间内连续、均匀地输入体内以控制血糖。由于胰岛素泵的这些特性,令使用者能更自由地参加各种活动,也能更自由地安排进餐。加上快速分离器的问世,使用者可方便快捷地分离与连接胰岛素泵,给使用者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自由。  胰岛素泵不仅适用于胰岛素依赖型(1型)糖尿病患者,亦适用于需要使用胰岛素的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患者。此外,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糖尿病患者术前准备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用胰岛素泵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使用胰岛素泵时,一定要密切监测血糖,一般每天不少于四次,以指导及时调整胰岛素输注程序,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  总之,胰岛素泵能模拟胰腺,形成接近于正常生理状态的胰岛素分泌曲线,故可使血糖控制更为理想,是目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特别是强化治疗的有效工具。且由于其安全性与胰岛素输注程序的高度灵活性,使糖尿病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梦想成真。

Q:什么是胰岛素泵呢?

胰岛素泵其实就是一个给病人输注胰岛素的装置,由一个装有常规胰岛素的泵容器、一个小型电池驱动的泵和计算机芯片组成。芯片用于准确控制泵释放胰岛素的剂量,通过泵的作用,使胰岛素经由与泵容器相连的塑料细管(称为“注入部件”)连续不断地输入病人皮下。早在20年前即已开始胰岛素泵的研制,早期的胰岛素泵体积大(17.3厘米×7.3厘米×6.4厘米),而且笨重(400克),故使用不便。随着有关技术的发展,泵的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功能亦不断完善。目前的胰岛素泵体积仅7.6厘米×5.0厘米×2.0厘米,重约100克,有如一台寻呼机大小。此外,植入式的胰岛素泵亦已开始应用于临床。  由于胰岛素泵能非常准确地按需要将胰岛素注入体内,使胰岛素输注更能适应机体的需要,故相对于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而言,使用胰岛素泵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糖代谢,还可以大大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胰岛素的需要量亦大为减少。  使用胰岛素泵除了可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外,亦可使病人的生活更加自由。

Q:使用胰岛素泵可以令糖尿病患者更自由吗?

使用胰岛素泵除了可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外,亦可使病人的生活更加自由。  首先,使用胰岛素泵可大大减少胰岛素注射的次数。如采用每天多次注射的方法进行“强化治疗”,患者每天至少需注射胰岛素3~4次,且往往仍不能真正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而采用胰岛素泵只需每2~3天更换一次针头或软管的固定部位(相当于注射一次胰岛素),病人就能精确地24小时获得适量的胰岛素。  其次,由于胰岛素泵可设定多种给药程序,可根据摄入食物的多少灵活调节餐前胰岛素剂量;亦可根据运动或休息以及其他不同的情况,灵活设定基础胰岛素输注速率;即使参加宴会时,进餐时间长达数小时,亦可通过调整胰岛素泵的给药方式,使餐前胰岛素剂量在这段时间内连续、均匀地输入体内以控制血糖。由于胰岛素泵的这些特性,令使用者能更自由地参加各种活动,也能更自由地安排进餐。加上快速分离器的问世,使用者可方便快捷地分离与连接胰岛素泵,给使用者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自由。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