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同志,请你们帮帮忙!我儿子竟然为了买一部智能手机,悄悄把家里的金项链卖掉了!”10月17日15时20分,王女士带着12岁的儿子小天来到九龙坡铜罐驿派出所,要求民警帮忙。
“金项链是我的!为什么我不能卖?”面对民警,小天显得十分倔强。
原来,12岁的男孩小天,因为班里同学几乎都有手机,而父母却不肯买给他。于是他悄悄将父母送给自己的金项链变卖,买了一部智能手机……现今社会,人们的攀比心理越来越严重,随之孩子也受到影响。大多数人认为攀比是一种不好的心态,可也有人说攀比会激发的人的上进心……到底什么是攀比心态?人们又该如何面对它?
什么是攀比
攀比是指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
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通常产生攀比心理的个体与被选作为参照的个体之间往往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导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过分夸大,虚荣动机增强,甚至产生极端的心理障碍和行为。
攀比心理的危害
攀比心理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心理现象。一旦攀比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孩子容易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情绪。孩子会觉得自己很笨,处处不如别人。这样的消极行为,必然会给儿童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盲目地跟风攀比,会让孩子变得没有主见,跟在别人的身后跑,到头来只能让自己迷失方向,迷失自己,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还会浪费自己的金钱,分散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习。
正确对待孩子的攀比与嫉妒
1、家长、教师要把握其程度,适时给与鼓励,保护童心。幼儿是正发育的幼苗,需要家长、教师的灌溉培育,浇水过多会使幼苗淹没,营养过剩会停滞不前,因此,家长、教师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把握程度,适时给予鼓励,保护其童心。例如:幼儿刚上幼儿园怕陌生人、新环境,不愿上学,家长就可采取买与小朋友同样的书包来鼓励其上幼儿园,要抓住幼儿攀比心理适可为止,鼓励向上。
2、年轻父母不要过分疼爱独生子女,防止出现攀比惯性。作为父母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养成幼儿过度的自我中心的心理,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姑息迁就很容易造成攀比惯性,以致变成贿赂幼儿,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育。
3、从家长、教师自身做起,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俗话说:大狗爬墙,小狗学样。这说明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教师的正确教导。幼儿的成长是在你的身边开始的,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教师应从自身做起,自己不要存在着攀比别人的心理,要时刻为幼儿做表率。
4、运用合理的方法来处理攀比问题。当幼儿出现攀比现象时,作为家长、教师应当视其情况做出合理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幼儿的攀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