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脑卒中通常该如何对付?

家庭医生在线 2015/10/20 8:15:04 举报/反馈

卒中,俗称脑卒中(脑中风),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按病因又可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心源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分水岭脑梗塞、先天发育异常等。临床上还有约10%的病人查不出病因,这些都构成了防治脑卒中的复杂性。

脑卒中通常该如何对付

早抢救――与死神赛跑

专家指出,病人在发病0―3小时,主要是进行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对病情的正确评价、诊断和转诊到有神经科的医院,对于患者的预后和生命都很重要。在这段时间,惟一有效的药物是静脉溶栓,超过3个小时到医院,对脑卒中病就没有特效药了,后遗症就要严重得多。对于脑卒中病人来说,3个小时就像是终点线一样,参赛选手就是病人、医务人员、死神,谁先跑到终点谁就是“胜利者”。发病3―8小时,可能有效的药物包括动脉溶栓、神经保护等;超过8小时,药物的作用就十分微弱了,医生只能帮助病人预防复发、防止并发症和进行康复工作了。

早发现――3个动作帮你识别

由于脑卒中治疗的特殊性,所以做到早期识别是很重要的。早期识别脑卒中的人往往不是医务人员,而是病人家属。脑卒中突出的临床表现为面瘫、偏瘫、失语、突然的头疼、眩晕。所以医生们总结了3个基本动作,如果其中一个动作出现异常,就可以怀疑病人已经患脑卒中了。一是让病人对镜子微笑,如果病人一侧面颊已不会笑或不听使唤,说明已发生面瘫。二是让病人将双臂在胸前平举,如果病人一只手臂或双臂都往下掉,说明肢体障碍已发生。三是让病人说一段自己熟悉的绕口令,如果病人说不出来,说明语言障碍已出现。病人按此办法测试出现异样反应,需要赶快叫救护车去医院,千万不要把时间耽误在来回找家人、找车的过程中,因为对于脑卒中病人来说,有效的抢救时间非常短暂。

正确处理――减轻治疗难度

除了早期识别脑卒中症状外,病人家属还应该学会正确处理病人,基本的急救动作应该掌握,不然会使病人的病情加重。首先应该做的是,就地把病人放平;然后,把病人上衣最上面的扣子解开,头偏向一侧,躺着别动;之后,去打急救电话。家人千万不要做过多的动作,比如给病人吃速效救心丸或是降压药、把病人拖到床上、使劲摇动、掐人中等,这些动作都属于干预动作,会加重病人的病情。另外,很多有老人的家庭都备有安宫牛黄,以备不时之需。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安宫牛黄对救治脑血管病无效。许多脑血管病人都有吞咽困难,水和药很容易呛到肺里,从而患上吸入性肺炎,给治疗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然后,就是怎样正确转运病人。根据统计,北京的脑血管病人通过救护车送到医院的比例只占26%,其他74%都是自驾车或是打车把病人送到医院,这也是很危险的,因为脑卒中患者在早期病情很不稳定,随时都有可能加重。病人家属送病人去医院有两大不利因素,第一,不清楚哪家医院收治脑血管病人,这样白白浪费了时间。第二,万一病人在转运途中出现并发症,家属处理不了。所以,提倡大家一定要学会使用救护系统,减轻病人的发病程度。

专家认为,日趋严重的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吸烟、酗酒、肥胖、代谢紊乱、活动过少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都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所以首先要倡导和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有关脑卒中的基本常识,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增加黄金抢救时间的利用率。

运动帮助你预防脑卒中

预防脑中风除了控制危险因素,比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健康饮食、戒烟限酒、避免过劳之外,加强运动也是预防脑中风的有效方式。我们在这里教大家一套简单的保健操,每日规律练习,对预防脑中风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头部按摩:

五指分开屈曲,以指腹从前额缓慢旋转按压至头顶,再继续按压至脑后部。双手轮流交替按压各五次。可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改善大脑供血。

二、颈部按摩:

五指并拢,双手对指置于颈后,轮流按擦颈后部左右两侧,以皮肤轻微发红发热为宜。可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血脂沉积。

三、转颈运动:

颈部放松,平和舒缓地前后左右转动颈部,动作宜慢,转动至最大幅度保持5秒再向反方向转动。可增加血管的抗压力和韧性,活血通络。

四、肩部运动:

肩部放松,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双肩由后向前旋转1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10次,之后双肩上提放松各10次。可使肩部肌肉放松,缓解颈肩部神经血管压力,促进大脑供血

(责编:林宗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脑卒中 如何预防脑卒中呢?

脑卒中危害大,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家属秋冬来临,是脑卒中高发时节,所以全面预防是关键。预防脑卒中,要从健康的生活方式、降压、降糖、降脂开始。

Q:脑卒是怎么回事?脑卒中复发的风险有多高?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第三位死亡原因,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国家。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约250万例,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脑卒中可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大部分。  更值得关注的是有过卒中史,或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多血管床病变(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症或外周动脉病)患者等都处于卒中复发的高风险中。同时,还需警惕脑卒中的“先兆”-小中风(短暂性缺血性发作)。  脑卒中患者在7天内复发的风险为7%~12%,90天内的复发风险则高达20%。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性卒中患者30天的复发率最高为17.5%。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发生在脑部,就引起了缺血性卒中或小中风;发生在心脏,就会出现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对于已经有卒中症状或发生卒中的患者来说,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预防再次卒中的关键。除了控制危险因素外,还需根据卒中发生的原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有缺血性卒中病史的患者,需要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避免卒中再发。在抗血小板药物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75毫克(波立维)等是常用的口服药物。  卒中再次复发后,死亡率和残疾率往往要比第一次更为严重,其中更有25%的比例因再次卒中而导致死亡。不少人以为在每年冬至及夏至前后脑卒中高发期到医院进行大输液,便可预防脑卒中了。其实,此时除了控制危险因素外,还需根据卒中发生的原因进行预防。引起卒中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房颤、血脂异常、糖尿病、持续吸烟等。

Q:请问如何防治脑卒中:脑卒中的分类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