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用户已经有意识买一台体脂秤的事情,相对于太多的人而言,在减肥减脂的道路上已经是巨大的意识进步了。至少他不是最小白的人群,至少已经知道体脂率与减肥减脂之间有关联了,也知道体脂秤是衡量体脂率的一个工具。
没错。体脂秤的学名就是“人体脂肪测量仪”。
先容我赘述下,体脂率的问题。
所谓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体脂百分数,它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
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男性的正常范围在15%~18%之间,女性的正常范围在25%~28%之间。若体脂率过高,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视为肥胖。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测量体脂率?
网上已经教了很多方法,比如通过图片的对比目测,比如用BMI公式算,比如用绳子测量,还有有皮脂钳夹皮肤的皱褶的。这些方法确实能有参考,但都不够准确。
比较准确的是,用专用的脂肪测量仪器,但是需要在医院等专业机构进行,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当然,业内认为,更准确的是水下称重法,但测量一次非常麻烦。
问题来了,对于我们普通的减肥健身用户,有没有一个折衷的方法呢?
这个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有一台体脂秤就够了。
体脂秤的称重测脂原理其实并不神奇。这个方法也比较成熟,属于国际上通用,叫BIA生物电阻抗测量法。
测量的方法很简单,用户光脚(要让人的皮肤和测量电极接触)站在体脂秤上,微弱电流通过,按照体内脂肪不导电,体内水分导电的规律,测出一个电阻值,根据用户的身高、年龄和性别,带入大数据样本模型测算得出。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人体的电流非常微弱,对人体无害。
接下来,又一个问题来了。既然是一种脂肪测量仪器,自然要涉及精确度的问题。
如何判断一台体脂秤的测量结果是否精确呢?
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主流的观点来看,决定体脂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第一,自然是硬件本身了。
这个不难理解,很多人用不同品牌的手机,外观和材质会第一时间带来不同的不同的感受。所以哪怕苹果iPhone推出一款土豪金的手机,仅仅是换换颜色都可以让用户疯狂。
秤没有手机那么贵,但同样讲究内外兼修。而且不能光靠颜值,更多的是“看不见的成本”决定了秤本身的品质。
笼统来讲,硬件本身采用的材质,材质不但是外面的玻璃、外壳,还有里面看不见的传感器,甚至铜线等都是一分钱一分货,采用的材质好,相对而言,更美观,也更耐用,当然也更精准了。
第二个,是体脂秤的大数据样本模型。
这个对普通用户相对抽象了。简单而言,一个用户的体脂测量用户要和大数据样本去做比对才会更准确。这就涉及到比对的模型是否准确的问题。
但是由于人种和个体的差异性所致,现在的样本模型主要有三个派别:以欧美地区的白种人用户打造的样本模型、以亚洲黄种人用户打造的样本模型,以及由运动员等受过特殊训练的人群打造的样本模型。
前面说过,BIA生物电阻抗测量法由于在国际上探索多年也比较成熟,在欧美和亚洲(主要是日本)已经验证多年。所以白种人和黄种人的样本模型是主流。运动员由于长期的训练和普通人的人体肌肉占比不同,所以需要单列一种模型。
显然,以黄种人打造的样本模型与中国的普通用户的真实身体状况更相符合。
目前有个问题是,医院、健身房等专业机构多数都是直接引入国外设备,所以使用的模型也是白种人模型,和我们黄种人的真实身体状况有所差异。
第三个是样本数量。
这个不难理解。
所谓的大数据,从样本正态分布和趋势统计的角度而言,样本数量与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成正比,样本数量越大,对用户的分类和定义的颗粒度会越精细,所以侧算出来的准确度会更高。
样本模型和数量其实是一家体脂秤厂商能否从“玩具”走到医疗级应用的壁垒,不过大多数体脂秤厂商都不想讲太多,因为这些厂商自身的实力还没法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壁垒。
第四个因素,测量方式。
现在的脂肪测量仪有双手手持测量和双脚站立体脂秤测量,以及手脚并用混合测量三种方式。
这几种方式各有优劣。
手持式的脂肪测量仪主要是通过双手的人体电阻推算脂肪比例,这样测试出的人体脂肪只是双手及上臂部分。
体脂秤采用人双脚站在秤上面的方式进行测量,测试出的人体脂肪能覆盖人体80%的范围,相对于手持式的,覆盖的脂肪范围会更多。
手脚并用的脂肪测量仪多存在医院、健身房等专业机构中,并不适合家用。
当然,具体到每一次的测量,如果用户的站姿不正确还会有一些误差。总之,体脂秤的测量就像用户的采血化验一样,反应他此时此刻的身体变化,所以,每一次测量都会有些微的不同。
在这个意义上,体脂和体重的趋势变化显得更重要。
有品PICOOC智能体脂秤S3
有品PICOOC如何改变体脂秤行业?
对于体脂秤界而言,有品PICOOC并不是一个开创者的角色,它更像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在有品PICOOC诞生的2013年之前,体脂秤已经存在很多年,前面也讲过,BIA测量方式非常成熟,在各个发达国家都已经有应用。
但是,有品PICOOC依然给体脂秤行业带来了向新的力量。
一个是以智能化的方式首次引入家庭。
这与2013年中国科技行业开启的智能硬件风潮有关系。彼时手环、水杯,血糖、血压等测量仪器都在智能化。传统的体脂秤也存在输入数据繁琐,不能连续记录的问题,但体脂秤的智能化实现了体重体脂趋势的可视化。有品PICOOC正应运而生。
体重体脂趋势的可视化为何如此重要?
对于减肥减脂的刚需人群而言,受饮食运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时的体脂和体重降低或者升高并不是决定因素,而一段时间内趋势的变化对于减肥减脂才具有参考价值。
二是价格的平民化以推动智能体脂秤的普及。
2013年之前,国外的体脂秤价格在千元所有,第一代智能体脂秤Latin开始售卖时, Latin将国外体脂秤的价格打了对折,降到几百元。两年的时间,现在体脂秤的入门价格已经是百元了。
今年有品PICOOC的两款99元新品C1和CC,首次将家用体脂秤降到百元以下,并同时保持专业精准的医疗级设备称重体验。
三是通过软件、算法等给人们称重测脂以自由。
这样说稍微有些抽象。
当用户站在有品App称重时,有品App会呈现体重、体脂、肌肉率等9大数据。但显示不是结束,真正意义的在于趋势的对比。
举个例子,一个用户由于饮食、运动以及肠容物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一天到晚会有几公斤的体重波动。人们要想看看自己到底瘦了还是胖了,会刻意选择同一时间,同一条件称重。所以,大多数用户都选择早上刚起床或者晚上临睡前,来看体重数据的波动。
有品App会让人更自由的称重。通过算法,有品智能体脂秤会把每天分成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和凌晨5个时段,不管用户什么时候称,用户的称重结果会和之前某天称过体重的同一时段的称重结果对比,来体现体重变化趋势。
这样不仅消除了用户刻意称重的心理负担,而且同一时间的体重对比确实更准确。
有品PICOOC和其他体脂秤有什么不同?
当然,有品体脂秤给科技行业还带来了一大变化,甚至是对自己市场地位不利的变化,那就是在有品PICOOC的体脂秤在取得市场验证的阶段性成功后,一大波竞争对手来了。
2013年,有品PICOOC最先做智能体脂秤。但2014年,已经有很多创业公司开始考虑这个方向。到了2015年,小米甚至也推出了智能体重秤。当然,小米出品体脂秤还尚待时日。
秤这个行业特别有趣,虽然它属于精密仪器,但大多数玩家都不够精密。秤不是一个暴利行业,所以电子秤领域没有特别独占鳌头的品牌,反而是鱼龙混杂,即使如此,各种不知名的电子秤加起来,每年的出货量在3000万台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如果有品PICOOC想颠覆掉这个千万级的市场,其他玩家也看准了这个机会。
此时有品PICOOC要和其他玩家形成差异化,要拼什么呢?
第一,自然是硬件。
前面所述,硬件本身采用的材质,材质不但是外面的玻璃、外壳,还有里面看不见的传感器,甚至铜线等都是一分钱一分货,采用的材质好,相对而言,更美观,也更耐用,当然也更精准。
比如有品采取交流电,四电极,但有些竞品(就不提名字了)采用直流电和两电极,所以有些公司会提示用户洗洗脚再测,其实是为了增加脚上的水分。
包括塑料外壳的模具注塑,是一次注塑成型,还是为了节省成本二次利用的“水口料”,秤的抗压抗摔能力肯定不一样。
当然,更具竞争力的是芯片和电极片等,有品的芯片会经过上百道测试,需要在芯片高温、低温、强湿度状况下都可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芯片需要72小时盐雾试验,要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
不过这些,如果有品PICOOC自己不说,用户在拿到秤的第一时间都没法感知到。
好在,有品PICOOC还拿到了一张足以彰显秤品质和精确度的“王牌”。今年7月中旬,有品PICOOC智能体脂秤旗下S系列体脂秤已经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去年9月有品PICOOC曾经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要知道两证在手的体脂秤的厂商非常少。
第二个是软件壁垒。
很有趣的是,智能硬件非常难做,但却无法真正构成壁垒。但软件可以构成壁垒,包括数据样本模型,还有样本数量。
在白种人模型和黄种人模型之间,有品PICOOC基于黄种人样本模型打造了一套大数据算法。如前所述,这肯定是更接近中国普通用户群体的。
另外,从一开始,从2013年公司创立开始,有品PICOOC和芝加哥大学联合使用超过60万的黄种人用户样本去打磨算法和数据,更接近普通人的真实身体状况。起点的高度就决定了自身能走多远,这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个,拼App的智能。
创业公司,要打造好的产品,要有好的团队是必须的。
毫不夸张的说,目前有品PICOOC产品团队是国内唯一能够覆盖营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数据建模等跨学科领域的团队,这样有品PICOOC在人体体重、体水、体脂肪、基础代谢等多重维度的算法和动态数据模型拥有充足优势。
同样是体重和体脂数据呈现,有品App可以比其他App更智能。结合天气给用户运动建议、记录用户运动数据(目前主要是计步)、学习用户的饮食起居行为曲线,通过体重体脂的变化看用户的减重方式是否健康,体重增长到底是肌肉增长还是脂肪增长,同一时段的体重变化的样子,这些“小心机”都隐藏在有品App中。
另一个是产品迭代的前瞻力。
这样说稍微有些抽象了。换句话说,当其他厂商还在照着有品做体脂秤的时候,有品已经开始着力做用户数据的交叉分析了。未来用户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称重,用户的身体状况是什么样的,用户做了什么样的运动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用户处在什么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包括减肥、健身、饮食等的内容和服务。
将来,用户只要打开用品App,所需要的饮食健身建议,将一一展现在用户眼前。
从前,有个孩子,他自幼天赋异禀,聪明过人。 奈何虽出身皇家,却只是王... 详情>
现在医生的工作压力大,加上现在的医患关系紧张,很多的事情需要去操心,以... 详情>
世上最伟大的是爱 详情>
亲,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