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如何避免乙肝病毒入侵宝宝

家庭医生在线 2015/10/25 7:59:30 举报/反馈

乙肝的母婴传播是指母亲体内的乙肝病毒进入了她的孩子体内,乙肝病毒并非属于母亲遗传基因中的成分,因此,它不属于遗传病。母婴传播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分娩以前在宫内通过胎盘等途径传播,这种情况较少,第二种发生在分娩过程中,由于母亲产道的血液、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带有乙肝病毒,会使婴儿经口吞入或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受传染,这种情况占绝大多数。第三种是产后传播,有可能通过哺乳或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这种传播属于水平传播,也比较常见。

阻断母婴传播也是医学界致力解决的问题。垂直感染途径有少数通过胎盘传播;大部分是由于分娩时胎盘剥离,母血通过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还有一些是胎儿经过产道时,皮肤擦伤而接触了母血受到感染。由于婴儿对乙肝病毒没有抵抗力,接种疫苗可刺激婴儿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阻止病毒感染肝脏细胞。但是,接种疫苗后不能立即获得保护作用,从接种疫苗到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没有抵抗力的婴儿在这段时间内可能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这是疫苗预防母婴传播的缺点。

详细介绍乙肝母婴传播的三种方式

1、产前传播

产前传播即宫内感染,是指乙肝病毒通过胎盘屏障在胎儿肝脏内定位和复制,引起胎儿宫内感染。乙肝病毒通过胎盘屏障的机制尚不清楚,推测可能是由于胎盘屏障受损或通透性改变引起母血渗漏造成,目前治疗方法一般为在孕期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来预防产前传播。

2、产时感染

产时感染指胎儿通过产道时,如皮肤或黏膜招致产伤或溃破,含有乙肝病毒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经过新生儿擦伤的皮肤或溃破的组织进入新生儿体内导致感染。目前有研究表明,行剖宫产生产的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机率小于自然分娩者,因此有乙肝的产妇最好是选择剖宫产。

3、产后感染

产后感染是通过母乳喂养和其他生活上的密切接触而传播。如果产女患有乙肝,在后可通过哺乳使新生儿感染乙肝,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有研究乳汁中含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V-DNA是具有传染性的直接指标,不宜哺乳。

乙肝妈妈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

1,积极抗病毒:降低孕妇体内HBV-DNA含量高低是影响传播几率的关键。所以,在怀孕前应该积极的治疗乙肝,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最大程度地降低母婴垂直传播。

2,产时阻断:剖宫产能否减少母婴传播发生率尚无定论,但目前专家多趋向于提倡阴道分娩,尽量避免会阴侧切和减少产程中的胎儿局部损伤可以降低感染几率。

3,联合免疫:在出生后对新生儿用乙肝疫苗和HBIG进行主、被动免疫联合,以降低母婴传播的发生率。乙肝妈妈产下的婴儿要进行主动和被动免疫,即产后立即肌肉注射HBIG 100国际单位,要求尽早进行,不迟于出生后16小时,最好在6小时内完成,同时可在另一肢体注射乙肝疫苗。HBIG每月打一次,连续3-6个月,乙肝疫苗采用1-2-6方案进行接种。

4,产后阻断:母乳喂养婴儿是最佳的喂养方式,但是慢性乙肝母亲能否哺乳尚无一致意见。多数专家认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哺乳,并不增加婴儿感染的危险性。因此,只要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就可以母乳喂养。但是对于母亲血清或乳汁HBV-DNA很高、乳头破损、婴儿口腔黏膜溃疡或口周皮肤破损者,即便婴儿接受了HBIG和乙肝疫苗的联合免疫,最好也禁止哺乳。

(责编:文艳梅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乙肝孕妇到底会不会把病毒传染给胎儿?

乙肝孕妇是有可能把病毒传染给胎儿的,乙肝病毒可以通过在孕妇子宫内、分娩过程中及日后的生活密切接触中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及新生儿,即母婴传播。如果患者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或者发现感染了乙肝病毒时已经怀孕的,应把重点放在如何预防乙肝病毒感染胎儿,亦即如何阻断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以分娩期感染为主,分娩方式对分娩期感染似有一定影响,经阴道分娩发生传播的几率最高,胎吸次之,剖腹产最低。 感染乙肝病毒的产妇如果血液中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V-DNA阳性多见于“大三阳”及小部分“小三阳”者,其乳汁具有传染性,而且喂母乳过程中,婴儿有可能咬伤乳头而接触母亲血液,感染乙肝病毒。一般认为不宜母乳喂养,可以人工喂养。 大部分母婴传播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可以通过双阻断方案来预防及阻断母婴传播。所谓双阻断方案是指,如果孕妇是“大三阳”,在胎儿出生后应立即给新生儿联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注意应在15天后重复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而乙肝疫苗应注射3次(即0.1.6方案)。该方案可使90%以上的“大三阳”孕妇的小宝宝免受乙肝病毒感染,相反,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大三阳”孕妇所生小宝宝在出生后一年内几乎全部感染乙肝病毒。 采用乙肝疫苗也可以部分阻断母婴传播,但效果不如双阻断方案好。 如孕妇为“小三阳”,虽然一般认为仅给新生小宝宝注射乙肝疫苗(0.1.6方案)即可阻断母婴传播,但考虑到“小三阳”孕妇仍有一部分体内有乙肝病毒复制,故对“小三阳”孕妇之新生儿亦可参考“大三阳”孕妇的处理方法,即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的双阻断方案。另外,孕妇“大三阳”较“小三阳”传染给新生儿的几率高,因此,要积极治疗,力争使孕妇“大三阳”转为“小三阳”。

Q:被查出乙肝该怎么办?如何预防乙肝?

被查出乙肝应积极治疗,预防乙肝应该要避免和患者密切接触,另外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指的是乙肝病毒感染,这种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如果已经确诊为感染,应及时的使用抗病毒的药物治疗,避免影响到肝功能。预防乙肝应该要避免不洁的性生活,避免和乙肝患者的密切接触,另外如果没有乙肝抗体,应及时的接种乙肝疫苗。

Q:关于乙肝传染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①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②母婴垂直传播;③生活上的密切接触。此外,尚有经吸血昆虫(蚊,臭虫,虱等)叮咬传播的可能性。如果你乙产生抗体的话,一般来讲传播的可能性很小。临床证明乙肝传染性很强,但是夫妻之间一方有乙肝的,另一方却很少得乙肝。乙肝患者配偶很少得乙肝,但是他们对乙肝病毒的既往感染率较高,他们的化验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阴性,但是表面抗体或核心抗体为阳性。这说明他们曾感染过乙肝病毒,但体内产生了抗体。夫妻在一起生活多年,接触的密切程度非他人可比,性接触也在所难免,感染的机会很多,但是乙肝病人配偶的乙肝发病率却极低,这是为什么?因为成人往往具备健全的免疫体系,体内具有正常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清除功能,当乙肝病毒进入体内后,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会立刻动员起来识别并清除乙肝病毒,使病毒无藏身和落脚之地。当然,如果对方在发病期间的话,最好还是应该注意。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的话应到正规医院接受正规系统治疗。--细说乙肝病毒传播途径的方式多年来,世界各国所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均表明,乙肝病毒是经过血液传播的,主要方式有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性传播等。所谓母婴传播,主要是指携带有乙肝病毒的孕妇,其体液在分娩过程中污染了新生儿受损的创面或在产褥期密切接触婴儿,例如嚼食后将食糜团喂给婴儿等。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方法,就是在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也就是说,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结婚生育。所谓医源性传播,是指在医学活动的过程中造成的乙肝病毒的传播。比如注射药物时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或化验时用一根采血针为所有的患者采集指血或耳血等。目前,乙肝病毒的医源性传播在城市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在边远的农村地区还比较严重。所谓性传播,是指在性生活过程中,男女双方的性器官都可以出现损伤,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精液或阴道的分泌物中都可能含有病毒,因此,乙肝病毒可通过性生活传播。预防的方法是,当发现一方携带乙肝病毒时,另一方就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虽然我国目前已不再进行强制性的婚前检查,但是为了预防乙肝及其他传染病,年轻人最好还是在婚前自觉接受检查为好。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