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产业产业动态

中美医疗的差别

转载 2015-10-08 09:27:05 来源:搜狐

本文作者:章韧

这两年中国的医疗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高科技的引入,互联网的介入,加上国家政策的改变,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期望。报纸上网络上有各种改革方案,建议,争论。很多医生也开始再次的创业史。各种医疗集团的形成和发展让我们身在海外的医生同僚开始也热血沸腾,希望投身于这一场医疗大改革中。

目前进展#!快的是互联网的介入,远程医疗突然变成一个热点。不但中国要搞,美国也在进行,浙江银河已经在美国开始了为华人服务的远程医疗。中国现在很多媒体和大财团对美国的医疗集团极感兴趣,几乎每天都有关于美国医疗集团的描述和分析。大家的重点都在于美国的医疗集团怎样运行,对美国凯撒集团的兴趣超过美国本土。

笔者在美国已经行医有十多年了,我认为美国除了医学教育包括住院医生的培训和中国的不同外,#!让人感觉不同的不是现代科技,而是#!基本的医患关系的本质。

2003年我在纽约市完成了心脏专科训练后,尽管当时的代系主任极力邀请,我仍然没有选择留校教学。我去了一个当时由40多个医生组成的一个多科诊所。其中吸引我的一个因素便是EMR(电子病历),要知道当时大多数诊所都是手写病历,其中包括很多大学医院。那时年轻的我,对新科技有极大的热情,就加入了当时那个多科诊所。

奥巴马2008年上台后极力推荐EMR。这对大多数的私人诊所冲击很大。医生在美国属于弱势群体,历来只有从命,现在全美国都在用EMR,新的医疗体系改革带来了医疗体制的变化,各种医疗集团由此产生或者更新。

我当时所在的医疗集(CRySTALRUnHEALTHCARE)在纽约州属于规模较大的,它的发展也很快。我加入的时候总共才有40多名医生,等我4年后离开的时候已经超过100名医生了。由于种种原因我决定举家搬到德州阿比林。阿比林很小,它的人口才12万人,连美国人都没有几个知道。

在那里我加入了一个9个人心脏科诊所。从纽约的大城市搬到了一个德州的小城市,从一个超过百人的医疗集团加入一个不到10人的专科诊所,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都有很大变化。找房子,生活,孩子的入学教育都要重新开始,但是有一点我根本什么都不要改变,也不需要怎么准备,那就是当医生,看病人,因为几乎全美国都一样。

近十几年来美国新科技的引进和医疗政策的改变,同时医疗保险公司和国家老年保险的变化并没有造成医患关系多大的改变,即几乎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内科或者专科医生。他们相信自己的医生,有问题或者身体不舒服,病人先找自己的医生。有疾病或者急诊也往往只去自己医生所在的医院。

一旦病人选中了自己的医生,除了搬家往往一辈子都不会变化,没有病痛也往往每隔6个月或者1年看他们自己的医生以保持不间断的医患关系。每天的门诊往往以互相问询之间的家庭情况开始。我的很多病人都知道我两个孩子多大,最近有没有去中国,问他们的钢琴弹得怎么样了。

看到我孩子出去比赛得奖,他们会把报纸剪下来给我,和我一样的兴奋和骄傲。我也不仅仅了解我自己的病人,很多时候我也认识他们的家属包括父母亲或者兄弟姐妹。新医生到新的工作地点,无论大小,一切从头开始。由于病人很少换大夫,新开始的医生往往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才能建立自己的病人圈。新毕业的医生和资深或年老的医生一样从起跑线开始。这点凯撒集团和一个人私立诊所并没有太多的差别。而且它并没有随着新科技的引入而变化。

这种久经考验,多年不变的医患关系给我国现在的医疗改革出了一个问题,即使有高科技的引路,互联网的广泛介入能不能改变目前国内的医患关系,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或者说我们目前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美国的病人会那么认准和相信他们自己的医生,而中国的病人不但不相信,甚至殴打医生的事故频频发生。

面对面的医患关系都不能稳定建立,那么远程医疗怎么能够成功?现代科技除了增加医生病人的隔阂外,它还能从哪方面促进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医患关系?所以我们现在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增加医生和病人的联系,增加病人对医生的信任程度,同时医生也要对病人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这种了解不仅仅是在医学疾病上,同时也包括社会上、家庭上和心理上的了解。

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不仅仅只发生在急诊或者生病的时候。我们往往说西医治疗急性病,中医调理。其实不然,西医同时也需要不断的监测和调节。医生在具体冶疗过程中往往偏个体化,医生和医生之间也有细微的差别。举个例子,我有很多心力衰竭病人,他们的病情变化很快,而且经常是比较细微。

前几天我的一位心力衰竭病人给护士打电话,说她有呼吸困难。因最近一年已经住院两次了,她当然紧张,我也担心。她当天来到医院,我仔细询问病情后,发现这次发作不是心力衰竭,而是焦虑症。不需住院,给了镇静剂以后,症状立即好转。如果我对她家人不熟的话,那么就会很难在十几分钟内做出正确诊断。如果她去看不同的医生,有可能做出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国医生在大城市里已经不少,但其中有多少是在做重复工作呢?肯定很多,这也是造成看病难的原因。由于病人看不同的医生给出了可能不同的诊断,造成病人对医生不信任或不配合,这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这一点互联网可以贡献很多。在美国各个医院,各个医生诊所或集团都使用不同的软件,而且互相不匹配,这也造成佷大的浪费,这一方面中国可以做得比美国好。

新科技和互联网的使用不仅仅是看病更加效率化,它应该着重增加病人和医生的联系。同时我们要改变看病流水化的过程。医生私有化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建立病人和医生一对一的关系应该越早开始越好。互联网可以加速这一个过程。

(作者系美国德州阿比林亨得利医疗中心心衰主任、超声心动主任,本文选自《E药互联网研究》杂志2015年8月刊)

(责编:梁倩缘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相关健康数据
热门头条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