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青光眼有哪些检查项目

家庭医生在线 2015/9/23 9:46:01 举报/反馈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很容易造成失明,常见的症状为眼内痛涩、眼胀,经常会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不清,看灯光周围有虹圈。医生提醒,有类似症状要尽早地进行青光眼的检查诊治,这是患者防止视神经损害和失明的关键。青光眼是一种引起视神经损害的眼病,特征是眼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而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若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失明。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青光眼?

青光眼是目前国内外首要致盲眼病之一

在我国发病率为0.21-1.64%。致盲率为10-20%。也就是说每100个盲人当中就有10-20个是因青光眼而失明的。我国青光眼患人数为500-600万,青光眼致盲人数约40-50万。特别是原发性青光眼中的闭角型青光眼是危害我国中老年人(55-70岁)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人们应对它有充分的认识,积极做好防治工作,保护好他们的视力,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远视人群当心青光眼

远视患者患有青光眼的几率要高于常人,虽然从病理机制上来看,远视和青光眼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远视患者的眼球轴径较短,眼球也比正常人的要小。

而远视患者正因为眼球内部的拥挤,常会导致前房浅或者前房变窄。若远视患者情绪过激、熬夜、长时间低头用眼等就会诱发房角的突然关闭,那么就会导致患者眼压急剧的增高,这样就会导致青光眼的急性发作。这种疾病多发作与患有远视的患者,专家同时也提醒道远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定要合理用眼。

另外,除了远视患者,高血压患者也需谨慎青光眼。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高血压如果控制不得当也是诱发青光眼发生比较严重的一个因素。

温馨提示:如果家中已有人被确诊为青光眼时,那么就要小心有家族遗传病史了。根据相关临床经验显示,青光眼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所以家中有成员是青光眼,其后代定要注意,可定期接受专业的眼科检查,预防青光眼的发生。

青光眼有哪些检查项目

1、测眼压

眼压正常不一定不是青光眼,眼压高也不一定是青光眼,但是在判断这个疾病的时候,或者说已经确诊你是青光眼以后该如何治疗,眼压还是非常重要的。已经诊断是青光眼,到底是哪种类型,应该如何治疗呢,眼压是非常重要的。

2、眼底视神经和视网膜的检查

除了眼压之外还有哪些检查,因为它是视神经萎缩,所以眼底视神经和视网膜的检查就比较重要了,这是最能反映视神经的情况。主要要用眼底镜、眼底照相、视网膜激光断层扫描仪,还有一些辅助检查,能够帮助医生记录和观察,还有随访这些视神经的变化,帮助医生来判别是否有青光眼。

3、检查视野

因为青光眼损害的结果是视野缩小,所以视野也是要检查的,现在视野检查都是全自动视野检查,以前传统的一些靠手工的比较粗糙的仪器对早期的开角型青光眼诊断是不够灵敏的,现在都已经进入了计算机时代,所以现在视野都是用计算机控制,能够完成很大的工作量,而且对视野的改变用分贝来进行定位。简单说就是它能把很微弱的视野的变化都能够体现出来,而且它能够定量的来记录。

(责编:林宗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早期青光眼症状?

你好,根据你所述的情况,青光眼分为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急性青光眼的早期主要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眼睛涨痛,一般不伴有视野的缺损,慢性青光眼的早期一般患者没有任何感觉,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视野有缺损,早期一般急性青光眼比较好诊断,慢性青光眼不容易被发现。

Q:怎么诊断得了青光眼?

青光眼分急性跟慢性,急性发病时间快,在很短的时间内,不加治疗就会因为眼压高视神经缺血坏死失明.慢性青光眼有发病的时间段,一般临床表现以眼胀为主,及时治疗或预防性治疗效果都很好. 指导意见: 正常人眼压10--21mmhg,诊断青光眼临床以眼压高于25,视物模糊,头疼眼胀为主.做眼底检查视乳头杯盘比大于0.3可以诊断青光眼.你这种情况考虑不是青光眼.可以点点噻马辛胺眼水一天四五次,做观察预防性治疗.眼压两次测得不一样原因,房水是流动的,俯测跟平测不一样.

Q:青光眼都有哪几种类型 ?

你好,青光眼的分型有很多,根据房角的形态,病因机制,以及发病年龄三个主要因素,一般可以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原发性青光眼又可以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闭角性青光眼又可以分为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和慢性角型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又可以分为婴幼儿型青光眼,青少年型青光眼,以及先天性青光眼,伴有其它的先天异常。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青光眼,建议你去医院检查。首先先查个房角,以及UBM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