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对家庭暴力的7个认识

家庭医生在线 2015/9/2 8:17:26

8月22日,一位名叫Brooke Beaton的27岁单身母亲不幸遭到现男友的暴打,对方差点将她扼至窒息。事情发生后,Brooke Beaton没有选择沉默,她不仅报警求助,逮捕了施暴的男友,而且请来好朋友Tiffany Thoelke为自己拍摄了一组“家暴写真”。她把这组触目惊心的照片发布在个人主页上,并且在网络上发起了一场“莫让沉默助长暴力”的行动。号召那些和自己有过同样经历的人勇敢反抗,因为忍气吞声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

其实在中国,家庭暴力并不罕见,但是很少有人能认清家庭暴力的本质,对家庭暴力更是有些错误的认识。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谈谈家庭暴力的本质。

关于家庭暴力的7个认识

1、家庭暴力不仅仅指殴打家庭成员的身体,还包括用言语或摔打家具等手段,从肉体、精神等方面折磨甚至摧残对方。

2、使用家庭暴力的人,在家庭以外并不一定是个暴力的人,但他(她)一定有需要从社会往家庭中悄悄转移的压力,比如混得不得志,或者得在许多场合压抑自己。

3、习惯用家庭暴力来解决问题的人,看似自负,其实内心相当自卑,没有安全感,不允许别人挑战和质疑自己,哪怕言语或者眼神都不可以。

4、家庭暴力是有循环模式的,施暴者每次都会经过5个心理期:形成期、顽抗期、懊悔期、追究与承诺期、蜜月期。直至下一次暴力行为的出现。

5、家庭中的受害者,无论采取反抗还是沉默的姿态,都是对施暴者行为的一种强化,最好的办法是用温柔但极具力量感的语气安抚对方。平时多与对方探讨其性格和暴力行为的成因,了解和缓解其内心真正的压力和不安全感。

6、家庭暴力中长大的孩子,很有可能在他(她)今后的家庭中重演这种暴力和冷暴力。

7、家庭暴力行为的矫正,必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大耐心,因为它的形成也是日积月累的。

对家庭暴力的认识误区

1、丈夫打妻子不对,但父母打孩子可以理解

随着社会对配偶暴力关注程度的提高,人们对配偶暴力甚至恋爱关系中的暴力相对比较敏感了,大多数人也反对这样的家庭暴力。但是,父母对子女的暴力仍被很多人认为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对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的实质、危害性,社会还认识的比较模糊,也严重缺乏相应的干预措施。

对儿童的暴力是对儿童权利的侵犯,对儿童的暴力也是基于性别的暴力,女孩受暴往往与男孩偏好、性别歧视有关;男孩受暴则与“望子成龙”、“不打不成才”等支配性男性气质的养成有关。

暴力不但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还会造成暴力的代际传承,儿童期处于高度暴力环境的人,长大后较容易成为施暴和受暴者。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所有的暴力,包括家庭中对儿童的暴力。

2、不可能会那么恶劣,否则她/他早离开了

为什么一位家暴受暴者还和施暴者在一起有许多许多的原因,离开一个施虐者实际的阻力是很大的。

3、施暴者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施暴者既是家庭暴力的加害者,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家庭暴力的受暴者。干预家庭暴力时,首先要保障受暴者的人权和尊严,同时也应该注意依法行事,避免伤害施暴者的人权。

我们应该认识到,施暴者也有他们自己的困惑和痛苦,他们对性别关系的错误看法、不良情绪和暴力行为,是文化塑造的结果,其个人应该为暴力承担责任,但同时他们也需要帮助。

在对施暴者的辅导与矫治中,应该引导他们反思自己与配偶的权力关系,促使他们自发地改变观念和行为,而不是简单地要求他们自我压抑。

4、女性对男性施暴的情况很少,所以不需要关注男性受暴者

首先要明确:女性对男性施暴的比例较低,而且,暴力的严重与危险程度通常也较低。

但是,这并不是不关注男性受暴者的理由。男性受暴者可能更羞于求助,男性实际受暴的数字很可能被掩盖了。我们致力于反对的是暴力,而非仅是一个性别针对另一个性别的暴力。

(责编:吴恩洁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