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伴有多个并发症,除了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等,还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正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然而遗憾的是,许多糖尿病患者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被肾病悄悄侵袭。
糖尿病患者应及时筛查肾病
为什么糖尿病容易引发肾脏病?专家称,由于糖尿病可以累及全身微血管,包括肾脏的肾小球血管,长期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会促使糖尿病肾病进展。而为什么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升高,专家指出: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日趋西化,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患者在逐年增加,其中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有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可能。
目前,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与积极治疗知识未能得到普及。糖尿病肾病发病隐匿,早期可以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很多患者常常是在尿中出现蛋白或血肌酐已经升高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一到临床蛋白尿,治疗效果通常较差,并且很快进展为肾衰竭,最终变成尿毒症。因此,只有通过定期监测才能及早发现并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
警惕糖尿病肾病变尿毒症
专家指出, 糖尿病肾病如果发展为尿毒症,那么即使通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最多也只能存活10年左右,而慢性肾炎引起的尿毒症,通过洗肾,患者可以坚持长达30年。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从血糖升高,到糖尿病肾病,再发展为尿毒症,中间往往有十几二十年漫长的时间。“这个‘时间窗’如果我们能好好把握,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把血糖控制好,规范地治疗和管理糖尿病肾病,也许患者到寿终正寝的一天,尿毒症也不会找上门来。”
因此,专家特别强调2型糖尿病人监测肾功能的重要性。按照目前的指南,2型糖尿病一旦确诊就要做肾功能方面的检查,包括了尿白蛋白和血肌酐等,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来对肾功能进行评价。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2型糖尿病人被确诊的时候已经不是疾病的早期,“很多患者可能已经得了糖尿病几年、甚至十几年,只是一直没有发现。所以,肾脏功能可能已经受到伤害,一定要尽早评估,及时采取措施。”此外,在整个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关注血糖的变化之外,也要定期检查肾功能,同时还有血压、血脂等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尿液,如果尿液泡沫很多而且不容易消散,并且还伴随下肢浮肿,眼睛浮肿的现象就要提高警惕。
糖友如何降糖护肾两不误?
最基本的就是先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本职工作:控制好血糖。此外还要多关注自己的肾脏健康,早发现、早治疗肾脏并发症,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进程。专家强调说,糖尿病患者血糖应尽可能全面达标,即空腹血糖不超过7.0毫摩尔/升,餐后血糖不超过10.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7%。
专家特别强调,一些糖尿病患者往往认为肾功能的损伤是由于长期吃药所造成的。一种广为流传的看法是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会损害肾脏,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以二甲双胍为例,该药80%从肾脏排泄,如果患者的肾功能不好则影响该药从肾脏排泄,进而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因此肾功能减退到一定程度就不能使用二甲双胍,但这并不是说二甲双胍会损害肾脏。当然,使用二甲双胍等药物的患者要定期检查肾脏的有关指标(如尿常规、尿白蛋白、血肌酐等)肾功能,一旦出现肾脏损害,一方面要分析肾脏损害的原因,一方面要根据肾功能减退的程度调整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乃至停用某些口服降糖药。因此,患者要提高对定期检查的重视程度,以便及早发现慢性肾脏病,切不可因为贪图省事或认为没有必要而忽视了检查。
同时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也可以选择一些不太受肾功能影响的药物,如瑞格列奈、利格列汀经肾脏的排泄极少,这些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时仍然可以使用且不需减量。当然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善,如戒烟、低蛋白饮食等,也是管理疾病至关重要的一环。低蛋白饮食的原则是“量低质高”,也就是说进食的蛋白质量要少,品质要高,即选用高生物效价的优质蛋白质如奶、鸡蛋、瘦肉。一般来说,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50毫升/分钟时每日摄入的蛋白质控制在0.8克/公斤体重,如果血肌酐、尿素氮已升高则每日摄入的蛋白质宜控制在0.6克/公斤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