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中医如何治疗肾盂肾炎

家庭医生在线 2015/8/12 9:30:05 举报/反馈

肾盂肾炎是男性疾病当中又一高发的肾病,此病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男性的健康生活,肾盂肾炎分为慢性和急性两个方面。男性患肾盂肾炎有哪些症状表现呢?中医如何治疗肾盂肾炎?

男性患肾盂肾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一、慢性肾盂肾炎的症状

1、疾病晚期,常有肾功能受损,首先出现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如夜尿增多、多尿、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继而肾小球受损而导致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的症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易误诊、漏诊。病程绵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使病情反复发作,较难根除,影响预后。

2、典型的慢性肾盂肾炎多有急性肾盂肾炎史及反复发作病史半年以上尤其膀胱输尿管返流在慢性肾盂肾炎发病占有重要地位。发作时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较轻,可有轻度发热、腹痛、腰痛及肾区叩击痛等。而以其他症状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如长期低热,血压升高,中断出现血尿、贫血、水肿等。

二、急性肾盂肾炎的症状

1、全身表现起病急骤,畏冷、发热;体温在38—40℃之间,乏力身痛,恶心、呕吐,腹胀痛等。若高热持续不退往往提示并发尿路阻塞,肾脓肿或败血症。

2、局部症状及体征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腰痛,尿液混浊,可呈脓尿或血尿。腹部输尿管行经区域压痛,肾区扣击痛等。如为上行感染引起,可先于全身症状出现;亦可局部表现不明显,全身症状严重,需行尿液检查证实。

中医如何治疗肾盂肾炎

[方一]绿豆100克,车前子50克。用清水洗净绿豆,再把车前子用新纱布包好,浸泡20分钟。二药同人锅内加水煎煮、待豆烂时取出药袋,饮汤吃豆,2—3次食完,连服3-5天。本方清热利水,适用于急性肾盂肾炎。

[方二]白花蛇舌草、大青叶各24克,海金砂15克,瞿麦9克,篇蓄9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本方为福建中医杜锦海治疗急性肾盂肾炎方,功能清利湿热。

[方三]蒲公英15克,早莲草20克,生栀子;黄芩各15克,益母草、车前草、金钱草、地锦草、篇蓄各20克,白茅根刃克,甘草梢6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本方为中医江秀华方,功能清热通淋,对急性肾盂肾炎有效。

慢性肾盂肾炎尿急、尿痛不着,但觉腰酸背痛,神疲纳差,尿频便溏,舌淡苍白,脉沉细,临床上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四]水牛肉500克(切片),冬瓜250克(切片),葱白100克(切段),豆豉50克。加水共煮,牛肉熟后蘸盐和醋,早晚空腹服食。本方对慢性肾盂肾炎有疗效。

[方五]桃仁9克,大黄12克,桂枝、甘草、芒硝(后下)各6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本方活血化瘀,清热通腑,为陕西中医刘国强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方。

[方六]金钱草30克,丹皮、泽兰各9克,丹参12克,赤芍、大黄各9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本方为安徽中医李汉俊方,功能活血化瘀,适用于肾盂肾炎。

提醒:肾盂肾炎鉴别诊断:

(1)肾、泌尿道结核是结核杆菌引起的肾脏和泌尿道感染。症状、体征、尿改变都可与慢性肾盂肾炎相似,其区别点是肾、泌尿道结核时尿路刺激症状明显,尿沉渣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要除外尿垢杆菌污染),尿普通细菌培养阴性而结核杆菌培养阳性,尿亚硝酸还原试验阴性。X线检查有时可见肾区有结核病灶钙化影或有虫蚀样组织缺损区(干酪坏死灶)。部分肾结核患者可找到肺、肠及腹腔、骨、前列腺、副睾或盆腔结核病灶。

(2)尿道综合征(Urethral Syndrome),是女性常见的下尿路疾病,有明显的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尿路刺激症状,但多无全身表现,无腰痛、无上输尿管点、肋腰点压痛,无肾区叩痛,中段尿检查白细胞数不增多或稍增多(一般<10个/HP)多次尿细菌培养菌落数< 10×107/L(105/ml),症状经2-3天后逐渐消失,但却容易复发,该综合征有一部分可能为病原体感染,另一部分可能为非感染性疾病。

(3)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无明显尿路刺激症状,尿沉渣中白细胞数增多不明显,无白细胞管型,尿细菌检查阴性,而尿蛋白含量较多,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肾小球功能损害较明显。肾盂肾炎的尿蛋白量较小,一般在1-2g/24小时以下,而肾小管功能损害较明显。根据这些特点,两者鉴别不难。但晚期病例两者皆可以尿毒症为主要表现,鉴别有时困难,特别当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尿路感染时,更是如此。这时需详询病史和过去表现。结合两病各自的临床特点,加以分析、才能判定。若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感染,经过治疗将感染控制后,肾小球肾炎的特点可明显地表现出来。

(责编:郑梦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