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是由于热量和/或蛋白质不足而致的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婴幼儿期。随着人民生活不断提高,营养不良发病率已显著下降。目前所见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喂养方法不当。
儿童营养不良的三大症状表现
1、情绪: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情绪不佳,尤其发生异常变化时,应疑其体内某些营养素已告缺乏。
(1)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说明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质,应多食用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蛋白、高铁食品。
(2)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表示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裨益。
(3)固执任性、胆小怕事。多因维生素A、B、C与钙质摄取不足造成,故动物肝、鱼、虾、奶类、果蔬等食物应予以补足。
2、行为:宝宝的行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
(1)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体内缺乏维生素C的结果,在食谱中增加富含此种维生素的食物如番茄、橘子、苹果、白菜与莴苣等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奥妙在于这些食物中所含的甲基水杨酸盐和维生素C可增强神经的信息传递功能,从而缓解或消除上述症状。
(2)行为与年龄不相称,较同龄孩子幼稚可笑。表明氨基酸摄入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类、奶类、蛋类等势在必行。
(3)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这些常是缺钙的信号,应及时添加绿色蔬菜、奶制品、鱼松、虾皮等食品。
(4)喜吃纸屑、煤渣、泥土。此种行为称为“异食癖”,多与体内缺乏铁、锌、锰等矿物元素有关。海带、木耳、蘑菇等含锌较多,禽肉及牡蛎等海产品中锌、锰含量高,应是此类孩子最理想的盘中餐。
3、面部“虫斑”
面部“虫斑”是指出现在孩子脸上的一片或几片色素减退性、圆形或椭圆形斑片,初为淡红,后转淡白,边缘清楚,上面覆盖少量细小鳞屑,并有轻度瘙痒感。除脸部外,上臂、颈部或肩部等处也可见到。
民间认为,此斑乃是孩子肚子里有蛔虫寄生的标志,故有“虫斑”之称。可事实并非如此。这种以表浅性、干燥鳞屑性、浅色斑为特征的变化,实际上是一种皮肤病,谓之单纯糠疹,源于维生素缺乏,同样是营养不良的一个早期信号。所以当你的孩子长有“虫斑”后,再也不要单凭这一点就给孩子服用打虫药,正确之举是调整食谱,增加食物的花色品种,补足维生素,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药片。
预防宝宝营养不良如何添加营养
对于经诊断已经患上营养不良的婴幼儿,应采用综合措施,包括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调整日常饮食,补充营养物质,去除病因以及促进消化功能改善等。
轻度营养不良小儿的消化功能和食物耐受能力均接近正常小儿,应在基本膳食基础上,及时添加含蛋白质和高热量的各类食物。
中度及重度营养不良小儿消化功能及食物耐受力均差,食欲低下,热量和营养物质供给应由低到高逐渐增加,不能操之过急。人工喂养之始,应给予稀释过的牛奶,数量由少至多,待患儿食欲恢复后,方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各种蔬菜水果是供给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不可缺的食物,食用数量应从少至多逐渐增加,以免引起腹泻。
水产类营养食谱推荐
原料:草鱼肉200克,胡萝卜20克,鸡蛋1个,青椒15克,葱5克,姜5克。
调料:花生油10克,肉汤150克,水发木耳5克,芝麻油5克,食盐2克,料酒5克,淀粉8克,葱姜水10克。
制作方法:
1、将胡萝卜、青椒、木耳切丁备用。
2、将鱼肉洗净、去刺,剁成泥,分别加入蛋清、食盐、葱姜水、淀粉和适量肉汤顺一个方向搅匀成团。
3、将鱼肉泥挤成丸子,逐个放入80℃的水锅中,旺火汆熟、捞出。
4、油锅烧旺火,下葱姜末煸香,再放入胡萝卜、青椒、木耳,略炒,下肉汤炖煮。
5、胡萝卜熟后,用水淀粉勾芡,下鱼丸,淋上芝麻油即成。
小提示:鱼肉和胡萝卜等蔬菜搭配,能使菜品中的优质蛋白质、钙、磷、铁、锌、钾、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