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的摄入越来越多,再加上工作压力大,运动却越来越少,使得脂肪肝的发生率较5年前明显增加。” 我国大中城市中脂肪肝总发病率将近20%;肥胖人群与糖尿病患者发生脂肪肝的几率接近50%;嗜酒人群增至57%;而失眠、疲劳、胃肠功能失调的亚健康人群脂肪肝的发病率最高,飙升至60%。
脂肪肝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1、恶心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中后期度脂肪肝临床的常见症状。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害,可伴有恶心欲呕、厌油、上腹胀等肝系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但也可单独出现,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搏缓慢、血压降低等症状。
呕吐是指将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道逆流入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肝胆胃系统疾病常伴有恶心、欲呕或呕吐的症状,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乙型、甲型等、肝硬化等。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害,可伴恶心欲呕、厌油、上腹胀等肝系症状。
2、肝脏肿大
脂肪肝是常见的表现为肝脏肿大。若肝包膜受伸胀、肝韧带被牵引、脂肪囊肿破裂或发炎,则可见肝区痛及压痛,伴反跳痛,发热,白细胞增多。
脂肪肝患者的肝肿大:约90%患者的肝脏可扪及,30%轻度肝肿大,如肝脏贮脂占肝重的40%以上时,可有明显肝大,但为无痛性。肝脏虽肿大,而其形态依然保持正常。若检查肝脏时其质地正常,或稍觉柔软。并且表面平滑且无触痛,便应考虑到脂肪肝的可能性。但因为脂肪肝其质地较柔软,所以虽然肿大 而在腹壁下触诊往往难以触知。如有营养过多所致的肥胖症、慢性酒精中毒、糖尿病、慢性结核病、各种严重贫血等疾患存在时,则可帮助判断是否已患有脂肪肝。肝肿大还多见于各型病毒肝炎、肝脏肿瘤、阿米巴脓肿、肝硬化、肝结核等,故明确诊断时还应结合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B超、CT等来确诊。
3、蜘蛛痣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称蜘蛛痣。
蜘蛛痣出现的部位多在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等。其痣的大小不等,直径可以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检查时用指尖或 针火柴棒压迫痣的中心即中央小动脉干部,其辐射状小血管网即退色,去除压力后又复出现。蜘蛛痣的发生一般认为与肝脏对体内雌激素的灭活减弱有关。 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或肝硬化时。慢性肝病包括脂肪肝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如压后退色,称为肝掌,发生机理与蜘蛛痣同。据报道,270例肝 活检确诊为脂肪肝的患者8%有蜘蛛痣,脂肪肝好转后蜘蛛痣消失,3例由脂肪肝转成肝硬变,蜘蛛痣增多。
以下六种人易得脂肪肝
肥胖者
由于肥胖者皮下脂肪组织脂肪分解可使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增多,大量的脂肪酸不断地被运往肝脏,同时一些肥胖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可促进肝脏对脂肪酸的合成,使大量的脂肪酸蓄积在肝脏,造成脂肪沉积在肝脏中。
嗜酒者
酒精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可导致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因此,饮酒越多,肝内脂肪酸越容易堆积,越容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
喜荤者
不少年轻人常常家庭聚会、朋友宴请,食用过多的高脂肪食物,会使肝脏负担加重,肝脏对脂肪的摄取、合成增加,或转运、利用减少,就会导致肝内脂肪堆积。
饥饿者
经常饥饿的人,由于血糖降低,肝组织中的脂肪酸被调动进入血液,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升高,可致肝脏脂肪堆积。
营养不良者
由于蛋白质缺乏,而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造成肝脏转运甘油三酯时发生障碍,使脂肪在肝内堆积。
肝炎者
由于摄食过多、运动减少,加之肝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极易造成脂肪在肝内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