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哪些因素累积导致肝癌?

家庭医生在线 2015/7/20 9:18:30 举报/反馈

由于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患者比较难做到早期发现,而一经发现,多数已经是晚期肝癌了。肝癌是恶性的肿瘤,严重时威胁人体健康及生命。了解肝癌的高发人群,加强日常生活中的警惕和预防。下面请专家详细的介绍下:

中老年人:据临床统计,大部分肝癌都是发生于年龄在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身上,这是因为致癌因子的作用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长达数十年之久。所以肝癌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50到60岁之间是个高发年龄段。此外,肝癌的发生也与人体的免疫功能衰退有关。人到中年以后,胸腺逐渐萎缩,因而与胸腺内分泌密切相关的细胞免疫功能也逐渐减弱,人体不能有效地排斥异常的细胞,癌症也就趁机萌发。

男性:据研究发现,患有肝癌的男性朋友要比女性患者多得多,肝癌男女之间的比例大概是7-10:1,即男性肝癌病人数是女性的7—10倍。肝癌为什么以男性为高危人群,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不过,有很多的医学专家分析认为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对某些肝癌致病因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警惕导致肝癌的7大致病原因

肝癌的“罪魁祸首”,也就是致病原因,其实,人们坚持投入大量精力来研究这些病因,无非也是为了能从源头做好预防工作,以达到减少发病的目的。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分析,认为肝癌发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七种“罪行”所导致:

1、水源污染:

饮用水质的严重污染,是肝癌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尤其是污染的沟水,其次为河水,井水最低。故在没有自来水设施的乡村,应提倡饮用井水。

2、病毒性肝炎:

主要是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乙肝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出2~100倍;在肝癌的高发地区,约20%的人可能是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3、黄曲霉毒素(AFT):

以黄曲霉素B为最重要的致癌物质。适宜于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中生长繁殖,尤其是夏季的霉变食物及谷物、饲料等,最易被黄曲霉菌污染而产生黄曲霉毒素,长期食用含此毒素的食物可诱发肝癌。

4、化学致癌物质:

能引起肝癌的化学物质以N-亚硝基化合物为主,如亚硝胺和亚硝酰胺等。此外,农药、酒精、黄樟素等亦均能诱发肝癌。

5、基因突变:

还有人认为,环境中的突变原和病毒作用激发肝细胞分裂反应途径的活化,引起细胞的点突变和基因易位,是加速癌细胞增殖的可能因素。

6、免疫状态:

有人认为肝癌患者血浆中含有一种封闭因子,能抑制细胞免疫并保护肝癌细胞不受免疫细胞杀伤。研究已证明,甲胎蛋白(AFP)就能抑制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7、繁杂因素:

营养过剩(大量营养素)或营养缺乏(如维生素A、B1缺乏)、血色病、寄生虫感染及遗传等,也是诱发肝癌的危险因素。

饮食可以预防肝癌

肝癌患者在饮食安排上,尽量做好饮食和水果相结合。像猕猴桃、橘子、草莓等,因为含有抗氧化物质,能抑制肝癌的生存。

肝癌对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有很大关系,如何通过饮食预防肝癌?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说预防肝癌的食物有哪一些,希望大家可以更多地选择食用它们,给自己带来帮助。

1、大蒜。虽然人们往往都不喜欢食用它之后所携带的臭味,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它的功能是强大的。它也是被举世所公认的防癌效用最好的食物之一,具有能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因此大家就算再难以接受它的味道,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也应该适当地吃一些。

2、黄豆。或许多数人只知道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但是却不了解它也有着一定的防癌作用。在生活中多吃一些黄豆吧,除了对自己的身体有利之外它也能降低癌症发生的几率。

3、多吃一些坚果。坚果含有非常丰富的纤维素,也能促进肠道蠕动。当致癌物质在人体中停留的时间越短,那么发生癌症的几率也会越低。

4、苹果:苹果富含维生素C及多酚、黄酮类天然化学抗氧化物质,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养心益气、防癌抗癌等功效,被人们称为“大夫第一药”。

5、猕猴桃: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居水果之冠。有清热生津、活血行水之功效,且能通过保护细胞间质屏障,消除食进的致癌物质,可一定程度延长癌症患者的寿命,尤适于肿瘤患者放、化疗后食用。

6、树莓:多吃树莓等水果可以有效的预防肝癌的发生。经研究发现,树莓中含有丰富的“鞣化酸”物质。经试验,将“鞣化酸”与肝癌细胞混合培养,结果发现“鞣化酸”竟然可以抑制肿瘤生长。

7、花果:无花果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有无机元素成分,可增强机体抗癌能力;所含的食物纤维(特别是果胶和半纤维素),吸水膨胀后能吸附多种化学物质,从而净化肠道、排除致癌物质。

8、草莓:草莓中鞣花酸,能保护机体免受致癌物的伤害,且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且具有生津止渴、利咽润肺之功效,可缓解肝癌患者放、化疗后口干咽燥等症状。

(责编:郑梦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