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底癌,相信这个癌症对于每个人来讲是比较陌生的,但是这个癌症却是逐年递增,不容小觑,当该病出现的时候,很多人却错误的以为是上火,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口底癌的一些内容。
平时很多人发生了口腔溃疡大多不会当一回事,粗心的人硬挺几天就过去了,细心的人最多也吃点降火的药了事。但如果口腔上火久久不愈要警惕是口底癌在作怪。
口底癌非上火 多发于中老年人
当口腔出现上火时,口腔内的某个部位会呈现溃疡、粘膜小硬结或腐烂,时而感到痛疼不适,但较短时间内可以自愈,或吃清火的药即可治好。但如果溃疡、腐烂固定在口底部位,即产生在舌头下方与下领骨体部牙龈之间的半月形区域,且基底较硬,有时痛疼,服药不可能治好时,就要考虑患口底癌的可能。口底癌产生的位置较隐蔽,初期临床诊断表现是小硬结或浅表状红斑,由于不痛不痒,所以大多不被注意。
口底癌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常见于过度的烟酒爱好者。烟草中的尼古丁(烟碱)含有10余种引发癌症物,香烟燃烧后也会产生引发癌症作用很强的化合物。大批饮酒可呈现免疫功效障碍,侵害口腔粘膜;酒还能够成为烟草中有害物质的溶媒,使
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口底癌是可防可治的,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中老年人每隔一两年应进行一次口腔诊断检查,如果发现自己口腔有白斑、呈颗粒状崛起,或产生腐烂、溃疡,就应警惕,及时上医院诊治。在发病初期就诊口腔黏膜科,及时检查、对症用药,病情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应戒烟戒酒,养成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口腔护理习惯,能有效预防口底癌的发生。
不管是什么疾病,积极的预防远比发病之后治疗来的好,那么,我们看看要怎么预防口底癌:
口底癌系指原发于口底黏膜的癌,与来自舌下腺的癌应有所区别。口底癌的好发年纪为40岁以上,在西方国家较广泛,近年来在国内有增多趋势。口底癌产生的位置较为隐蔽,初期临床诊断表现是小硬结或浅表状红斑,不痛不痒,不沾染进食,多不被注意。
据介绍,当肿瘤达到数厘米大时,肿瘤中心破溃,状若火山口,口底会浮现一深裂隙形溃疡。医生表示,口底癌常伴有黏膜白斑,可向四周组织如舌下腺、肌肉侵犯,还可侵犯下颌骨,呈现下前牙松动,舌头运动受限。晚期口底癌吞咽时可能产生疼痛、流口水、进食艰难等,可伴有额下、腮下淋巴结肿大。
专家提醒,假如找到口腔白斑呈颗粒状崛起,或产生腐烂溃疡,应及时上医院治疗。发病初期,可就诊口腔黏膜科,及时检查,对症用药,能得到有效控制。此外,排除慢性刺激,拔除残根,拆除不良修复体,保持口腔卫生,保持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好习惯,都是预防口底癌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