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两大类,目前主要以非酒精性为主。随访发现,约有15~25%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会在10~20年内出现肝硬化,有数据显示最高可达37.5%,再继续发展有超过一半的患者可患上肝癌。肝内脂肪的堆积与体重成正比,肥胖的人半数可有轻度脂肪肝,重度肥胖者其发病率可达61%~80%。研究发现,肥胖者患肝癌的几率大约是正常体重者的2~4倍。可见控制体重就能减少患脂肪肝的风险,从而也就降低了肝癌风险。
首先,肥胖性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关键在于有效控制体重,大多数轻度脂肪肝在除去致病因素后即可获得好转。其次,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应从节制饮食着手,可多吃豆类,少吃红肉和含有动物脂肪的食物,尤其不要吃动物内脏。避免过快过饱的饮食可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脂类代谢;规律饮食;少喝含糖饮料,不喝酒;水果并非多多益善,不妨用黄瓜、番茄等蔬菜代替水果,并最好在餐前或两餐之间食用,每次只吃一种,尽量选体积中等、甜度不太高的,如苹果。最后,适当增加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可促进体内脂肪消耗,比如每天快走或慢跑半小时以上,打羽毛球、蹬车、游泳等。
只做B超容易误诊肝癌
专家介绍,肝癌早期筛查,可以通过做B超检查、抽血查甲胎蛋白(A FP),CT、MR、PE、T-CT、肝组织活检诊断肝癌。但是单纯的腹部B超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难以确定肿块的性质。而且B超对于大肝癌与超大肝癌容易误诊,因为B超穿透力有限,视窗小,分辨率低,如是大肝癌,由于肝癌体积过大,容易有误诊的可能。而且B超检查结果容易受到检查者经验和分辨的限制,也会影响诊断结果,因此医生并不提倡单一检查B超诊断肝癌。
此外,甲胎蛋白也容易存在假阴性的可能。甲胎蛋白检查的确能在肝癌症状出现之前8个月就呈现阳性,因而在没有症状出现时,检查甲胎蛋白就可能发现早期肝癌。但是因为只有80%左右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会升高,因此,单独用甲胎蛋白普查会使大约20%左右的肝癌患者漏诊,也就是说单纯的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值正常,仍不能完全排除患肝癌的可能性。
专家表示,肝脏病情复杂,病毒生长在肝细胞内,有些机理还不明确,只有病毒量大到一定程度,在血液中有一定浓度,才能被检验出来,有的甚至已是明显肝硬化,但反应肝纤维化的指标还是阴性。因此,如单纯地想一种检查方法来进行肝癌筛查是不科学的。
B超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检测更准确
单一检查方法筛查肝癌不科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科学的做肝癌筛查?
医生表示,根据多年的临床实验证明,B超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肝癌准确率达到90%以上,是临床诊断早期肝癌首选的检查方法。慢性肝炎、肝硬化等高危人群,建议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腹部B超+血清甲胎蛋白检查,健康者可隔6个月做一次。
如果在其他检查后无法诊断又高度怀疑肝癌,那么可以采用肝组织活检,这也是诊断肝癌最可靠的方法,不过它是创伤性的检查,若要进行,最好到正规医院。
专门针对肝癌的筛查有哪些
1、甲胎蛋白:目前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最高的方法之一,在诊断、判断疗效、估计预后、预防复发中有肯定的作用,常作为B超、CT的辅助检查。当AFP>200ug/L、持续升高2个月以上、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时即可诊断为肝癌。
2、影像学检查: 包括腹部肝胆B超、CT、磁共振(MRI)等,B超是诊断早期肝癌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因为它能发现直径2厘米左右的病变,还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等,且操作简单易行,费用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