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心律失常患者更易老人痴呆?

家庭医生在线 2015/6/20 8:37:48 举报/反馈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中老年人更是“重灾区”,他们经常会感到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等不适。然而,心律失常的危害不止于此,据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患者比没有患这种心律失常疾病的人更容易发生痴呆症,同时,伴发房颤的痴呆症患者死亡风险也更高,70岁以下的老年人尤其明显。

“我们的研究发现,房颤是痴呆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美国纽约市蒙迪菲奥里医学中心老年精神科主任加里·肯尼迪博士指出,“这进一步说明心血管疾病是痴呆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者对3.7万余名年龄在60—90岁没有房颤和痴呆症病史的老年人,进行了超过5年的观察研究。结果发现,有764名老人在得了房颤后不久就被诊断为痴呆症,或同时被诊断出这两种疾病,发生房颤的人得各种痴呆症的风险都很高。更令人惊讶的是,70岁以下的“年轻组”老人患房颤后发展为痴呆症的风险最高。患者的死亡风险高达38%。

研究者分析,之所以出现上述研究结果,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房颤和老年痴呆症具有同样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另一方面,房颤可能加重了炎症,而老年痴呆症已被证实与系统性炎症关系密切。研究者认为,对心律失常以及高血压、炎症的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从公共健康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更积极地帮助心脏病患者,以减少他们患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痴呆症的风险。”肯尼迪博士补充说。

解析为何老年人容易患心律失常呢?

首先,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衰老等生理变化会对心脏的传导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易发生传导障碍和病窦综合征及心房颤动等。

其次,老年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等,这些疾病都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也更容易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

再者,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窦房结功能可能存在障碍,在应用对心脏传导系统有影响的药物时,比年轻人更容易出现副作用,导致心律失常。

老年人预防心律失常的方法

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要忽视定期体检,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是在体检时才发现心律失常的。而暂时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身体一样有害,会伤害心脏或引发脑卒中,在严重疲劳状态下可能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发现心律失常后,要按医嘱进行治疗,且不可随意选药,或者病情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应向医生咨询后再做决定。运动要适量。对心律失常患者而言,绝不是运动量越大对身体越好,要本着“量力而动”的原则,不可勉强运动或活动过量。中老年人宜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较柔和的运动。

避免突然受到冷或热的刺激,小心感冒,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过低。不要暴饮暴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喝咖啡、浓茶等饮品。不可过量饮酒,同时要戒烟并远离二手烟。这些因素都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心脏传导异常。

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长期劳累是诱发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与人相处宽容豁达,避免情绪波动,不生闷气,也不能暴怒或过分紧张。积极治疗原发病,这是预防心律失常非常重要的一环。

应对心律失常,减少其发作非常重要。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加以注意。饮食上,每餐不过饱或少吃多餐,少喝浓咖啡、浓茶。在饮食合理的前提下,多吃些乳制品、坚果等富含钾、钙、镁的食物。此外,还要预防感冒、发热。这是因为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心率每分钟会增加8—10次,很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心慌时,数数自己的脉搏,如果心跳太快,每分超过100次,要先坐下,可用手指在颈动脉搏动最明显处(颈动脉窦)向后按压(每次不超过5秒钟);如无效,隔几秒钟,再按压(但不宜在左、右双侧颈动脉同时按压);或闭眼,用中指从眼眶上缘滑向眼球,适度压迫眼球,每次10—20秒,以刺激迷走神经。如果症状仍不能缓解,就需要尽快去医院检查。

(责编:郑梦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为什么会患严重心律失常

严重心律失常病因方法严重心律失常主要由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房室旁道传导引起的预激综合征、内分泌代谢疾病与电解质紊乱、药物的毒性作用、外科手术和诊断性操作、急性感染、急性颅内病变等导致激动传道折返或阻滞的原因引起,祖国医学则认为严重心律失常是由七情内伤、外邪侵袭、他病及心等致心之气血受损,阴阳失衡诱发。

Q:心律失常的治疗与预防方法有哪些?

抗心律失常的药可以缓解心律失常的问题。但是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心律失常是一种症状反应,出现了心律失常可能是因为有心脏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比如得了冠心病也会导致心律失常的症状。建议去医院做一下心电图以及心脏彩超的检查等,这样才能明确具体的原因。

Q:心律失常如何治疗?冠心病患者怎么预防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分类多,临床表现及预后各不相同,所以心律失常治疗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促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在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时,用药要考虑它的可能的促心律失常作用,尤其不危及生命且又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可耐受时,以观察为主;对于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用药要考虑它的有效性,此时的促心律失常作用居于次要地位。  温馨提示:冠心病患者应该尽早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除了坚持规范的治疗,还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饮食上,每餐不过饱或少吃多餐,少喝浓咖啡、浓茶。在饮食合理的前提下,多吃些乳制品、坚果等富含钾、钙、镁的食物。坚持轻度体力活动或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气功等。保持充足的睡眠。饭后不宜立即就寝,因饭后迷走神经趋向兴奋,抑制心跳,可能使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发生意外事故。平时注意预防感冒、发烧。因为体温每升高1℃,心率每分钟会增加8~10次,很可能诱发心律失常。除此之外,还应戒烟戒酒,定时大便,保持大便顺畅,日常心情平和安定。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