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各地区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人数达3.5亿。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疾病。
乙肝通常有哪些表现呢
1、全身症状
肝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嘲收障碍,营养物质摄人不足。
另一方面是由于炎症,消耗增加,已摄人的物质因肝功能受损,不能充分代谢,满足机体的需要。第三个方面可能是乙肝引起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休息和睡眠,失眠、多梦等都可能与此有关。
2、消化症状
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分泌的胆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肝炎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肝脏的炎症还可能引起肝窦的血流障碍,导致胃肠道的充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乙肝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都是乙肝的症状。
3、黄疸症状
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病情较重时,由于胆红索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当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以后,胆红素从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变深。它是黄疸最早的表现。但是天热出汗饮水不足、一些药物等也可引起尿液颜色的改变,应注意区别。
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疸。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皮肤瘙痒。
乙肝有3个分类标准
1、按病程长短分类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可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而慢性肝炎一般是指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者。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的治疗原则不同,预后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判断是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对疾病的诊治十分重要。
2、按病情轻重分类
可分为乙肝携带者、慢性乙肝、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等等。其中,乙肝携带者分慢性HBV-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携带者、非活动性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慢性乙肝可分为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又分为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重型肝炎又可分为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
3、按有无出现黄疸
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该分型多针对于急性乙型肝炎,即急性黄疸型乙肝和急性无黄疸型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