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一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石家庄召开,其中包括20余位院士在内的国内200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英、加、荷等10余个国家的专家参加了大会。
遵循中医药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治疗方药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将中医理论研究、基础实验研究、临床循证评价、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研究有机结合,创新发展脉络学说,阐明通络方药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采取国际公认又体现中医特色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循证研究,客观评价通络方药的临床疗效,为提高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重大疾病的临床防治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有效药物。
络病学理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首的科学家研究团队创新出的中医学科理论,首次通过人体“三维立体网路系统”研究,提出了“脉络—血管系统病变”的概念,并以这个理论为指导,研究创新了一系列药物,提高各种疑难病症的诊治能力。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称,以中医络病理论创新为指导的新药研发创新技术体系,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科研模式。
脉络学说的原创思维带来血管病变组方原创和新的药物选择范围,新研制的营卫调节方、四味通络方及单味通络药物研究又为创新药物研发奠定了基础。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等胶囊的研究结果已写入药品说明书,因科技含量提升均被列入了国家医保目录,通心络胶囊更是被列为基药目录。
“源于经典、基于临床、创新理论、研发新药、提高疗效”的“理论+临床+新药”的发展模式,为探索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中医药研发新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