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士月前突然感到右上腹胀痛不适,来到医院检查发现肝右叶上有巨大肿瘤,医生怀疑是肝包虫囊肿,经过手术发现确实是肝包虫,没有想到的是切除的肿瘤居然有4斤肝虫,实在是太恶心了。
肝包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主要是在畜牧业发达的地方流行,潜伏期可以达到5到30年,一般的驱虫药还无效,因此很难发现。主要通过误食虫卵感染,因此畜牧业发达的地区以及家里有养宠物的人群比较容易感染。
肝包虫病的传播途径解读
中医学认为包虫病病因为虫毒。虫毒经口侵入,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温内停,“蛊毒”漫淫,首先犯肝,或犯在肺,或在脾,湿毒郁结,渐成“矗胀”、“积聚”,病久,血瘀气滞,气血两亏,“蛊胀”久部,可以化热,偶有破溃,则流毒阻塞,可成险症。
传播途径:直接感染主要由于与狗密切接触,其皮毛上虫卵污染手指后经口感染。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也可造成间接感染。在干旱多风地区,虫卵随风飘扬,也有经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包虫病是由棘球属虫种的幼虫所致的疾病。目前被公认的虫种有细粒棘球颖虫、多房棘球绦虫、伏氏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其形态、宿主和分布地区略有不同,以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常见。细粒棘球绦虫长仅1.5~6mm,由一个头节和3个体节组成。成虫寄生于狗的小肠内,但狼、狐、豺等野生动物亦可为其终宿主。虫卵呈圆形,有双层胚膜,其形态与带绦虫虫卵相似,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当虫卵随狗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牧场、畜舍、蔬菜、土壤和饮水,被人或羊等其他中间宿主吞食后,经胃而入十二指肠。经消化液的作用,六钩蚴脱壳而出,钻入肠壁,随血循环进入门静脉系统,幼虫大部被阻于肝脏,发育成包虫囊(棘球蚴);部分可逸出而至肺部或经肺而散布于全身各器官发育为包虫囊。狗吞食含有包虫囊的羊或其他中间宿主的内脏后,原头蚴进入小肠肠壁隐窝内发育为成虫(约经7~8周)而完成其生活史。多房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以狐、狗为主,幼虫(包球蚴)主要寄生在中间宿主啮齿动物或人体的肝脏。
易感性:人感染主要与环境卫生以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患者以农民与牧民为多,兄弟民族远较汉族为多。因包虫囊生长缓慢,一般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才出现明显症状。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肝包虫病的手术及术后护理
1)单纯内囊摘除术
A、适应证:适用于无并发症(即囊肿感染和囊肿破裂)者。
B、手术要点:显露包虫囊肿后,用碘伏纱布或厚纱布垫将手术区与切口和周围器官隔离,以免囊内容物污染腹腔导致过敏性休克。用粗针头穿刺囊肿抽尽囊液,在无胆瘘的情况下,向囊内注入30%氯化钠溶液或10%的甲醛溶液,保留5分钟,以杀死头节,如此反复2~3次,抽空囊内液体(注:上述溶液也可用碘伏溶液代替)。如囊内液体黏稠,可用刮匙刮除。然后切开外囊壁,取尽内囊,并用浸有30%氯化钠溶液或10%甲醛溶液的纱布擦抹外囊壁,以破坏可能残留的生发层、子囊和头节,再以等渗盐水冲洗干净。最后将外囊壁内翻缝合。如囊腔较大,不易塌陷,可将大网膜填入以消灭囊腔。
2)内囊摘除加引流术
A、适应证:包虫囊肿合并感染;或发生胆瘘。
B、手术要点:在内囊摘除的基础上,在腔内置多孔或双套管负压吸引引流。如感染严重,残腔大,引流量多,外囊壁厚而不易塌陷时,可在彻底清除内囊及内容物后,行外囊与空肠侧侧“Y"形吻合建立内引流。
C、注意事项:引流的同时应用敏感抗生素;当引流量减少囊腔基本消失后开始拔管。
3)肝切除术
A、适应证:单发囊肿体积巨大、囊壁坚厚或钙化不易塌陷,局限于半肝内,而且病侧肝组织已萎缩;限于肝的一叶、半肝内的多发性囊肿和肝泡状棘球蚴病者;引流后囊腔经久不愈,遗留瘘管;囊肿感染后形成厚壁的慢性囊肿。
B、手术方法:根据囊腔的位置和大小,可考虑做肝部分切除或肝叶切除。
4)囊肿并发破裂后的处理:囊肿破裂后所产生的各种并发症或同时伴有门静脉高压者,也称为复杂性囊肿。此时处理原则是首先治疗并发症,应尽量吸除腹腔内的囊液和囊内容物,并放置橡胶管引流盆腔数日。然后,根据病情针对肝包虫囊肿进行根治性手术。对囊肿破入胆管内伴有胆道梗阻的病人,应切开胆总管,清除包虫囊内容物,并做胆总管引流。术中应同时探查并处理肝包虫病。
(3)肝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1)胆瘘:囊液呈黄色者表示存在胆瘘,应将其缝合,并在缝合外囊壁残腔的同时,在腔内置多孔或双套管引流。
2)继发性棘球蚴病:多由手术残留所致,可再次手术,或改用药物治疗。
3)遗留长期不愈的窦道:可行窦道造影,了解窦道的形态、走向及与病灶的关系,行肝部分切除或肝叶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