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药材价格一路飙升,往日的“一把草”成了“贵族药”。 过去中药涨价一般是几角几元地涨,现在是上百元地涨。二者,中药材本身就不是当年采收当年卖,一般都有半年至一两年库存量,名贵药材更有2~3年的库存量。大面积缺货肯定是有人大量囤货。最后,既然已经有过炒普洱茶、炒绿豆、炒大蒜、炒生姜的先例,四处游荡的资本凭什么会对中药仁慈,网开一面?如果这条路是畅通无阻的话!并且能够带来可观的商业暴利。
中药变成“贵族药”,逐渐开始变得不再廉价。在这个过程中,受害#!大的是患者。尤其对那些需要长期饮服中药调理身体的慢性病患者而言,他们更是加倍受害,增加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对一些对抗生素恐惧,已经习惯于喝中药治病的人而言,这同样是一种不小的心理打击。对这些患者而言,中药是一种必需品,这种需求几乎不会因为药价高就被放弃。药价即使再高,他们也根本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去默默接受与承担这一种吸血式的盘剥。
过去,是以药养医,现在是以药养资。二者共同点在于,都是瞄准了在吃药这件事情上,患者有#!根本的消费需求,博弈能力羸弱无比,对此想说“不”字实在不容易。
鉴于以往政府职能部门对控制药价的管理经验,药品价格要想通过行政之手的介入回落,可能相当困难。作为医疗机构或者药品经营机构,他们的屁股是否坐在消费者一边,联合起来,通过有力的博弈来压低药价?这也是生疑的。在以药养医成为通行的行业规则,相当多的医疗机构尚需药物利润来赢取利润的前提下,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动力与压力去改变现状。药品经营者同样有可能持这样的态度,毕竟他们本身也是利益链上的一环。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近几年来,因为中药种植产业缺乏足够的政策扶持,农民们缺乏种植积极性,一再减产。此外,我国中药出口呈现“一增一降”的态势,即提取物的比例连年增长、中成药份额逐年缩小。国外大量从我国进口中药提取物,用来开发植物药。哪种药材价格越贵,破坏就越严重,如此恶性循环,直至灭绝。出口的中药材中,多数属于我国独有的稀缺资源。总结起来,就是中药资源的短缺和濒危,有可能使药价下行缺乏足够的支持与动力。
但不管怎么样,在这种“炒中药”风施虐伤民的背景下,政府不应该坐视不管,而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快拿出有效的治理办法,有效地监管好药价,别再重演以往那些天价暴利的管理悲剧。政府应该明白,无休止的药价狂飙其实就是一种软暴力,让公众不得不承受越来越逼仄的就医压力,加重当下看病贵之苦。
5月29日,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了今年以来对该市中... 详情>
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对青蒿素的研究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 详情>
从今年1月份开始,东莞40所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目前已经减免药费... 详情>
由农工党中央社会服务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大国制药组委会联合推出... 详情>
第31届健博会由广东省现代健康产业研究院和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协会主办,...详情>
“女神到来·国际健康女神”经国家商标局注册、是以“健康·文旅”为主题的...详情>
2021年5月21日,微泰医疗董事长郑攀博士,受邀参加由泰康保险集团主...详情>
“大健康、大医疗、大湾区、大发展”,3月26日,第30届中国(广州)国...详情>
您是否在找适合的月子中心?2020年12月13日,广州和悦母婴会所盛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