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龋齿自我检查注意哪些要点

家庭医生在线 2015/6/2 9:42:02 举报/反馈

在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耳鼻喉科健康的重要性,目前患龋齿的人群在不断扩大,因此针对龋齿的有效防止显得很重要。那么,龋齿在不同年龄段有什么症状,如何检查龋齿?

龋齿在不同年龄段有什么症状

牙齿从出生后6~7个月开始萌出,大概2岁半~3岁之间,乳牙会全部长齐,上下各10颗,一共20颗。

5~6岁左右,恒牙的第一磨牙开始萌出,接下来萌出的是中切牙。从这个阶段到12岁左右,口腔内的乳牙和恒牙交互混杂。直到20岁左右,恒牙全部出齐。

2岁左右开始,龋齿就逐渐增多,不过,大部分都发生在上门牙(切牙),很少出现在下门牙。与恒牙相比,乳牙中的有机物多于无机物,因而更容易受到酸的腐蚀。

奶瓶性龋齿

有一种龋齿常见于长期使用奶瓶的孩子身上。这种早期龋齿称为奶瓶性龋齿,其特征为龋齿主要发生于上颌的门牙和第一乳磨牙,同时与此成为对比的是,下颌的门牙却很少看到龋齿。使用奶瓶时,由于是吮吸,饮料容易直接附着在牙齿表面,产生停滞。此外,幼儿使用奶瓶时还常常会长时间拖拖拉拉地边玩边喝,这样容易使肚子饱胀而引起睡意,导致唾液分泌量减少,使得附着在牙齿上面的饮料更难去除。要想预防奶瓶性龋齿,应该让孩子从1岁左右即开始慢慢养成用杯子喝饮料的习惯,1岁半左右时停止使用奶瓶。

被称为六龄齿的第一磨牙从开始萌出到完全萌出为止,耗时甚久,因此,一般认为第一磨牙最容易发生龋齿。对于恒牙来说,越是刚萌出的牙齿越容易发生龋齿,同时恶化速度也极为迅速。

青少年期

第二磨牙大约在12岁左右萌出,此时恒牙已基本出齐。由于牙齿在生长后两三年内容易发生龋齿,所以,青少年期可以说已经过了龋齿的高峰期。但是从这个时期开始,逐渐出现因龋齿的发展、恶化而引起的牙齿脱落等问题。

成年后和在儿童中常见的牙冠龋齿相比,成年人的牙根龋齿更具杀伤力,甚至可能导致牙齿脱落。有调查显示,我国82%的成年人有牙龈萎缩现象,而牙龈萎缩正是导致根部龋齿的元凶。

根部龋齿初期症状不明显,但后期危害大,严重的将直接导致牙齿脱落。根部龋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发病率高。牙齿根部质地柔软,矿物质含量低,比牙冠部更容易形成龋齿。随着年龄的增大,根部龋齿的发生率会逐渐增加,病变也会逐渐加重。

不易修复。根部龋齿出现于牙根部的侧面,多呈浅盘状,蛀斑面积大而深度浅,不易修复。而且由于牙根部的有机物含量高,修复材料很难牢固地粘附,因此修补以后也易患继发龋齿。

危害性大。成年人的根部龋齿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和加重的,当出现疼痛感的时候往往已经伤害到牙本质甚至深部牙髓,并引起牙髓炎了。严重的根部龋齿将导致牙齿脱落。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是成年人,就有可能正在受到根部龋齿的威胁。

龋齿常见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1、口腔检查。龋齿易发生于牙体不易自洁的滞留区,根据其龋坏深度龋齿可分三种。

第一种:浅龋。一般无自觉症状,探查时可卡住探针尖端,当探针滑过病变部位有粗糙感,探之无痛苦感觉。龋病病变仅局限于牙釉质、牙骨质,局部可见白色或灰黑色的龋斑。

第二种:中龋。当龋坏深度到达中龋时,可有温度或化学性激发痛,探之有明显龋洞且敏感。病变较深,累及牙本质浅层,局部变黑。

第三种: 深龋。当龋坏深度到达深龋时,遇食物嵌塞、冷热酸甜等刺激均产生疼痛,局部多见黑洞。探针可探查到洞底在牙本质深层,探之极敏感或疼痛,无自发痛史。

2、辅助检查。如果确定龋坏部位有困难,可通过拍摄X线牙片辅助检查,龋坏处可见黑色阴影。有条件者可用电阻抗、超声波、光纤维透照、弹性模具分离、染色等技术,可以提高龋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灵敏性。

龋齿自我检查要点:

龋病在波及牙本质深层之前,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患者也不易发现这样的小龋洞,只有定期检查,医生才能够发现浅龋和中龋,及时进行备洞充填,一次就可以完成治疗。如果等到患者有了疼痛的症状才来就诊,常常是龋洞已经波及牙髓,除了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治疗的花费及就诊的时间都会增加。如果龋齿破坏严重,有大面积的根尖病变,就得拔除患牙,造成牙齿缺失。

牙周疾病的早期为牙龋炎,牙菌斑和牙石堆积在牙龋边缘,牙龋红肿,刷牙或咬硬物时有出血。此时牙周纤维与骨组织尚未波及,如能及时治疗,去除牙菌斑和牙石牙龈组织就能恢复健康。如果发展到早期牙周炎,感染已经波及牙周纤维和牙槽骨组织,此时可出现口臭、牙龋出血、水肿,如果及时治疗,仍可以使牙周疾病停止发展。如果发展为严重牙周炎时,牙齿支持组织严重破坏,牙齿松动,移位,伸长,疼痛,咀嚼无力。此时,通过治疗发现有的牙齿已不能保留,需要拔除。因此,定期检查就可以将疾病控制或消灭在萌芽状态。

(责编:姚晓珠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