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宁波市人民政府支持倡导下,宁波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与清科集团再次携手举办的2015中国股权投资论坛在宁波南苑饭店举行。 启明创投合伙人胡旭波、弘晖资本执行董事姜燕烨等就“如何布局大健康产业”开展讨论,以下为演讲实录:
启明创投合伙人胡旭波:健康产业春天来了,钱来的容易
胡旭波介绍到:过去两三年,弘晖资本成立的时候融资融的总额大概超过三亿多人民币跟美元,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最近也是有若干个医疗基金成立,另外还有一些综合性基金也在医疗基金中分拆出来,也在融资。我看到整个大健康产业看起来好像春天来了,钱来的太容易了。
启明创投合伙人胡旭波说道:“过去两三年,弘晖资本成立的时候融资融的总额大概超过三亿多人民币跟美元,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最近也是有若干个医疗基金成立,另外还有一些综合性基金也在医疗基金中分拆出来,也在融资。我看到整个大健康产业看起来好像春天来了,钱来的太容易了。”
我听到很多关键词,我简单概括一下。我觉得有几个词比较好:整个大环境比较看好。但是确实短期之内很多国家政策也好,基金走势也好,影响有不一样。有几个,一个是讲到移动医疗、医疗服务,民营医院也有。三个嘉宾关键不完全一样,这也是蛮好的。还有提到国内高端医疗器械进口替代的机会,不管是创业也好,投资也好,在这里面还是有蛮多机会的。
这里面挑一两个关键词,想再深入的讨论一下。先讨论#$个问题,刚才讲到基因检测跟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叫“精准医疗”我们启明也受益了。我们在这里面也投了两个公司。
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做创业的。研发型企业做创业是很痛苦的事情,他在做临床一期要烧很多钱。一期、二期、三期,可能要八年、十年,甚至有些要十几年。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中间的估值上不去,这对于投资人和创业者都是很大的煎熬。
弘晖资本执行董事姜燕烨:专注医疗,看好医疗器材里的高值耗材
弘晖资本是去年刚成立的一支新的基金,由三位合伙人创立。他们在之前的机构里面做了比较多不错的案子,目前我们已经做了将近10个投资。我们基金是专注于医疗的,布局涉及到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医疗、器械、服务,也包括现在比较火的移动医疗。
姜燕烨说道:从我们的布局也可以看出,我们整个投资的风格,我们比较看好的是在医疗器械里面的高值耗材。在服务端,我们比较看中目前这一拨民营医院的趋势。目前已经有5家点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我们也是觉得医疗服务这一块是比较大的趋势。包括现在如火如荼医生的多点执业,包括越来越多的医生集团正在冒出来,我们也想趁着这个风布局医疗服务大板块。移动医疗其实胡总也做了非常好的投资,包括:挂号网。我们也投了一个在线预约挂号的平台,垂直领域也有布局呼吸类的一个医疗的公司和儿科。儿科投了一个APP的产品,我们未来可能也会朝着这个大方向去布局。从早期到成长期都会布局,也想在被投企业之间产生协同性。
我们也是自律,不能因为二级市场的波动影响我们进入投这个企业的估值。我们最近在接触一家新三板已经有做市商的企业,做市商的价格非常高,但是跟我们接触真的定向增发的价格只有做市商的1/3。做市商每天的交易量其实是非常低的,那个价格其实有一部分是虚高的价格。所以大家其实不能把新三板看上去每天做市的价格,当成是每天真正的估值。
东元创投总经理林钒:“捡便宜“做A轮,新三板有压力精挑细选
东元创投基本上是聚焦于本地专注于做A轮投资的一家公司。过去基本上在大健康领域的投资是比较少的。是由于宁波本地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我们过去主要投的还是高端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这方面的一些企业。为什么从去年开始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大概是30%-40%的精力在大健康领域。
随着中国金融老龄化社会,未来大健康产业和医院一定会成为中国#$大产业。我们不想错失这个机会。第二个,过去我们主要投资高端制造业。特别是从去年开始,这些方面的压力非常大,因为基本上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特别是现在经济周期在向下走,对于我们的投资形成了比较大的压力,而健康产品是非周期的,每年有比较稳定的发展和成长,所以我们比较关注。第三,宁波市政府这一块也比较关注,尽管过去这个行业基础比较薄弱,但是现在宁波市政府也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多的政策和支持力度。我们也想借着这个春风做这方面的投资。这是我们的一些主要考虑。我们自己比较看中医院这一块,因为我们做的是比较长期的投资。
过去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是政府管制的都是竞争不足的。随着这一块国家逐步放开,允许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这方面会有非常多的投资机会。还有医疗器械及相关服务,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现在面临着非常大的就是服务人员不足,大家可以从日常的保姆价格就可以知道这方面亿。将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养老产业,包括医疗产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各方面培养以及相关的一系列的服务会有非常多的机会。
我对价格很敏感,我就是希望捡便宜货。所以我们就是做A轮,但是现在新三板对于我们都有一个压力。所以我们会更加谨慎一些,几乎精挑细选。
长江国弘投资合伙人梅江华:新三板存在即合理,投资要保证不输
梅江华道,我讲一下医疗健康方面的一些投资情况,包括我们未来的一些感悟跟展望。长江国弘原来做的是综合性的基金,很多领域都投,以往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在投的过程当中,越来越聚焦了。下个月会发一个专业化的医疗基金。医疗健康特点有这么几点:
1.从LP的角度来讲还是比较政企,都是服务大的家族、大的资本,他们对于风险投资的意识还是有的,还是比较适用于医疗健康这种比较长期性的投资。
2.从团队来讲,也都是对行业企业的运行规律比较了解,这也有助于我们跟企业之间的交流。
3.从投资的范围来看,我们也是比较综合性。
像刚刚刘总说,从医药、器械、服务、流程,其实我们也都有投资,每个板块我们都有很成功的案例。而且这些案例每个板块都有分布,有早期的项目、中期的项目,也有很成熟的项目。规模大的,可能现在比一些上市公司的体量还要大,预计今年能达到20个亿左右。所以应该说,在这里面对于各种类型的医疗项目的一些心得还是比较多的。
我谈一下为什么发这个基金,这也代表了我们对于这个行业的看法。我觉得在座的每一个可能都是非常看好这个产业,因为医疗健康事关人的生老病死,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可能都是一个永远的朝阳行业。发这个基金的时候,我们在思考,我们觉得可能这个行业跟我们的中国经济一样,可能也会迎来一些新的常态。从整个行业,我们讲医药工业的行业增速来讲,我印象中从去年开始已经慢慢的放缓,大概是一半的状态。我们觉得这个行业可能从总量性的机会到结构性的机会,我们可能要比较仔细的来对待这个行业。
全世界医疗其实有两个:1 怎么把钱筹过来。2 怎么把你的医疗服务推向给大众。如果我们循着这两条途径来看,我觉得未来几年中国的医疗健康都有比较大的分化趋势。我们看到从筹措资金的角度来讲,各地的财务、财政水平可能不一样,有些地方可能资金比较吃紧,这里面可能会催生出一些新的服务。另外,从医疗投放的角度来讲,可能会有一些预防、康复类型的。但是就“时间点”来讲,现在是比较难把控的。这个可能才是真正的从根本上解决医疗的突出问题。
总体来讲,我们觉得这个行业里面有一些东西在变,但是也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我们对待这个行业也不会把自己的投资机会限定在哪个领域,我们不会把自己限定在一个特别细分的领域,我们还是比较全面的看大医疗、大健康产业。我觉得无论哪一种投资,医疗健康的投资领域跟其它领域的投资应该是一样的,也是本着价值投资、理性投资,你要真正的培育、管理。通过你的主动化管理,取得这样的成功。
我认为成立医药并购基金是一件好事,是看好它未来的发展使用一种战略手段来做一种基金,是好事。你的第二个问题,什么时候买这种亏的。据我所知有些公司在这样做的,从公报角度来讲,他可能不一定发出来。
据我所知有很多公司是在做这样的,有亏的在研发上的,也有在做一些并购。你可能要讲究一种生态链的形成,这个可能要有赖于资本市场,包括广大股民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因为在国外这个是很平常,但是在中国如果发布买了一个什么巨亏的,或者以后几年要花很多钱的,可能会很有影响。
我觉得中国还是有很多医药公司有这样的一些战略动作的,但是后续如果要成为常态有赖于整个大环境的改善。
投资外部的环境肯定要看,新三板存在即合理。但是我觉得资本市场可能是一个发展阶段,一旦过了两三年之后是不是还是目前的状态。作为我们这种专业的投资机构来讲,你可能还是要守住一个底线,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流程。你赚多少钱把握不住,但是你要保证不输。
中融康健资本董事总经理朱世杰:单纯PE 投资已远去,新三板投资盛宴不该缺席
朱世杰:我们从09年开始这个团队到今天为止投了72个PE和VC级别的项目,大部分是PE级别的。从去年开始我们整个工作思路还是有一些变化,在内部认为单纯的PE投资时代逐渐离我们远去了。所以要么向前走,要么向后走。之前我们绝对不会碰VC级别的项目,之前我们投了两个,也是不错的。一个是分子诊断,另外是信息化远程医疗。同时,去年比较大的动作,是我们和行业里的上市公司并购基金连做了4支上市公司加PE的并购基金。这个大家在百度上或者在客户端上都能够看得到。
上个月我们应该又做了两家,一个是国内#$支新三板上市公司的一个药业;另外一个是下个月会公布的跨行业的上市公司。我们投资规模是基于对3万亿到6万亿大健康市场判断,和大部分的同僚是一致的。我们经常说:宏观利好。但是我们其实也看到了刚才几位嘉宾所说的叫:微观利空。2015年是政策的大年,我们本身是招标,物价要更新的大年,但是又碰上药价要放开,碰上反腐等等政策的要素。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体制改革,2015年有比较激烈的对冲。2015年我们对于行业的一些细分领域政策,是会有一些犹豫的。所以在这方面,在座工业企业或者器械工业的董事长和企业家冷暖自知,应该是很清楚今年的生意不太好做。从去年南方所得到的数字来看,到今年一季度医药行业基本上是腰斩的格局。这里面中药的表现还是#!好的,因为我本人负责医疗器械的。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今年一、二季度行业的成交增长速度是26%,但是净利润增长只有10.8%,排在8个子行业里面倒数第二位。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今年的政策可能持续2-3年的政策变化,对于行业短期内可能是在成交和利润增长上面会有一些利空的影响。但是这不影响我们对于这个行业利好的判断。
结构性的调整增量来自于何方?我们#!看中的是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仍然是#!重要的一块。它这个无论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好,还是说更多的民营医院的政策放开,税率的调整导致这一块增量的出现,这是我们判断三万亿到十万亿#!大的一块增量。而这一块增量,反过来会促进药物和器械两个支撑行业良性的循环,这也是我们整个行业所希望看到的。
我们既然看中医疗板块,我们也是执行了这样一个逻辑。第二个我们的逻辑盘,就是整合度的快速提高。本身威盛经济的上盘企业数量在国民经济比重中证券化率是比较低的,从市值角度来讲,如果不考虑去年11月份之前,我们基本上是1:1的格局。中珏资本对于行业的整合度的快速提高,是有长期坚定的信心。所以从去年开始,到包括后面也许在1-2年时间里面大概会做20出头以上的公司,覆盖基本上医疗大健康的全行业。
还有具体的在行业里来说,因为公司还有股权投资基金这是基础,新三板基金也有若干支。各个行业其实都还是有细分的机会,中药这个子行业的增速和利润增速都是八个子行业里#!好的。针对这一块的投资,我相信各位都不会放过。
高端的仿制药,有些企业做的还是比较好的,医疗器械这次受冲击的更大一些。“互联网+”和“医疗器械化水平提升”以后,整个医疗器械这一块大家会关注到云的变化,又和医疗服务更加紧密的联合在一起。所以未来在医疗器械投资领域更多的考虑和医疗服务,也就是医院如何结合,两个项目如何结合是我们做投资组合的时候,也是我们的思考。
中珏做的并购基金,基本上不是以并购在研项目为标的,我们不会这样干。生物医药领域并购基金的数目是不多的,高特佳跟博雅是国内做的比较早。据我所知,2014年之前不到10支,包括单项目基金没有。我们的并购目标不会以“在研项目”为主,虽然中国也有以单个的在研项目为主。我研究的是器械跟服务,药品我不太了解。
我们还是去把产业链打通,或者是产业布局里的填空或者是优势资源嫁接为目标的。在此基础上考虑标的的成熟度,总体来说我们接受没有多少利润的标的,但是绝对不接受巨亏状态的标的,无论是什么原因巨亏,我们不会接受的。上市公司去完善企业价值链的时候,对于财务指标还是比较看重的,目前这个状态还是比较看重的。但是中国的企业家有没有野心说并购刚才您说的标的,我的理解是医疗器械里面已经有人在这么干了,可能会很快。但是他买的企业,我知道的好几个案例不是买在研项目,买的是因为“人群大”。比如:骨科。中国的人群大,可能在一个同等人口级别的大洲比较,中国可能赶上他整个一个大洲都有可能。这个我觉得需要我们资本去帮助他。其实中国的上市平台是非常好的募资渠道,大家都是那么好的期待和信心给予这些上市公司支持。我认为他们会非常快的走出这一步,而且也有很多企业家在这么干。非常好!
对于新三板投资机会中珏的观点是,如果我们是一个产业投资者来说,其实这个故事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因为它的透明度在增加。公开透明本身就是价值,我的估值是靠实力的,公开透明了反而是好事。如果对于单纯的财务投资人来说,我也建议一定要注意流动性。总体来说新三板这个事物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历史阶段,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个盛宴仿佛我们还是不应该缺席。
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刘宇:澳银人民币80%投向医疗健康,对VC来说新三板必须投
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刘宇介绍道,澳银资本是双币基金,人民币这一块80%投向医疗健康,外币基金主要投向互联网。整个澳银资本在医疗健康这方面的投资特点,我给大家做一下介绍。我给整个医疗健康团队定的大的投资战略是,有两类医疗健康投资。从2013年开始资本市场就不再介入。一个是医药的投资。房檐国内像点样子的医药企业,早已被原来中银资本的余总在九鼎的时候全国扫街,已经扫的差不多了。如果你确实钱多,很土豪可以再投。另外,我觉得国内也没有特别强的很一流的新药研发团队。医药投资周期比较重,资本也很多。我之前不是没有投过药物,在宁波就投过,但是整体虽然效果还是比较好,但是投后的感觉周期重、时间重、资本重,反正往后走的也是感觉比较纠结。这是一个我们不去投的。第二个,就是医院。我给医院投资的定义,一个是资本重,另外一个就是运营管理很重。医院对于投资团队的运营管理能力会比较高,现在我们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像复兴、弘毅他们现在具备这个驾驭,作为我这只有十来个人医疗健康投资团队,可能还不具备驾驭。
我们会关注免疫、CT、分子诊断,包括一些微生物的诊断检测。第二个领域,我们单独把基因检测这个属于分子检测的新兴领域再做一个核心关注领域。国家卫计委从今年年初以来力度还是非常大的,这个确实在以往的政府我还没有感到政府能有这么大的力度和气度来允许这么一个新的,FBA都很谨慎的行业他现在这么大的政策力度来发展。这一块我们也是看了很多,去年在基因检测看了近100个案子。但是说实话,看的多,投的少。因为这个行业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仅仅只投了两个案子。第三块就是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包括监护、心电、超声等一共八个细分。西门子垄断了中国国内市场百分之七八十的八个细分。刚刚的上海医博会,也体现了政策支持的。国产的医疗器械厂商应该说是有非常好的机会。另外就是分级诊疗的改革,这个行业技术发展会有一个好的契机,也会产生、带来很好的机会。这也是我们看中的。所以反过来在投资策略上,我们现在也在挑一些这些厂商里面因为加大研发投入财务报表亏损的。可能你盈利几百万还是我不关注的,一个是你觉得自己还不错,你不差这几个钱。不会花钱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我们的项目。第四块细分,医疗服务。医疗服务这一块主要是看的一些第三方的,比如:第三方检测、检验,第三方的项目。现在整个医改大背景也在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到做第三方的诊断、检验这些东西。包括:第三方影像,第三方心电检测中心。应该是跟医改大背景有关系,分级诊疗,有中心医院,有各种#$等级的医院和像卫生院这种需要形成网络化。这也反过来印证我们对于医疗器械的趋势判断,也是网络化判断的趋势。基于这么一个逻辑判断,重点关注了这四个细分。
我先讲两个观点。我不知道大家对于华大了解有多少?它最近的估值已经到了220亿,但是实际上在华大内部小伙伴叫华大叫“鞋场”。为什么该“鞋场”呢?因为原来是台湾鞋场的老板欠薪跑掉了,后来把这个拍卖卖给华大了。第二个,华大确实也有像劳动密集型一样的,季节了很多专门做测序的,其实也是一些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就是做第三方检测。
从我的角度,我们团队分析觉得基因检测的第三方检测中心,这一块同质化已经比较严重了,泡沫化趋势已经比较明显。我们认为华大200多亿的估值,至少在没有真正证券化之前这个估值是有点高了。我投一个亿、两个亿进去,基本上冒不了两个泡,别说话语权了,就是发言权都比较难。另外一方面,从整个行业发展趋势看,我们可以看到这几批的基因检测卫计委发的全是以医院为主体,以医疗机构为主体。这跟整个医疗体制是有关系的,我们认为这个趋势接下来三甲、大型中心医院一定会自建自己的基因检测科室,不会说把样本交给第三方检测中心让你有相应的话语权。这会让医院丧失原来完全以它为中心的生态链优势的。
北京我们也看了朝阳等一些大的医院,从经费上我买二代测序机我买得起。之前因为没有进去的原因是因为缺乏基因检测、数据检测的人才,随着整个行业发展慢慢具备,一定是会自建中心。但是第三方检测中心的市场依然会在,在低等级的医院还是要依托第三方中心。这是对第三方检验的基因检测趋势我的一点看法。
另外一个对于医院自建实验室的需求,比如:样本的处理、样本的扩增、数据解读服务、生物信息服务的一些服务等等。比如:生物信息分析。基因检测一个全基因组的检测数据确实也是一个很大的数据,其实这个数据的存储、解读,它的信息分析目前这个行业是一个痛点。能够提供这种服务的公司,我认为就是比较好的。不管是从投资价值还是方向来讲。
基因这一块难投,我认为还是有不确定性。基因检测的数据跟真正病症对号入座,还有诸多的从医学、科学上的诸多不确定性。还有跟团队有关系,真正生物学的创业大潮我认为也就是从华大(音)开始,他们普遍会存在一个个人的这种很高尚的情怀跟真正商业结合,一般这种生物基因团队会想到很多其它东西,包括:道德、伦理。这也是整个投资的风险点。总体来讲,我觉得这个行业确实是空间非常大,但是投资也需谨慎,确实风险也蛮大的。从美国的状况看,现在也还在继续烧钱。针对C端的基金检测,国内也有很多学它的,但是我看目前做的比较好的也是凤毛麟角。
整个新三板拿了5-10%的流通量做出来的市值,新三板目前对于我们做VC投资的来讲,我觉得反而应该相对来说会完善投资的心态。我们现在的策略就是,我必须得投。其实新三板的投资理念和策略一定也是基于价格投资,更像一级市场或者一级半市场。所以如果在新三板兴风作浪,很高估值进去了,反正也有机构说在新三板投了几百家了,我觉得以后会死的很惨。
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合伙人
王海蛟:重点关注IBD,VC规范高
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合伙人王海蛟:大家好,我是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的王海蛟。过去两年每年大概投资7-10亿人民币,主要投资在制药和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每年有投资,但是占比比较低。今年的确是一个投资与收割并重的一年,今年到现在为止已经做了7个多亿的投资,估计全年要做到30多亿的投资,还是在医疗和健康领域。我们今年做了哪些事情?简单跟大家汇报一下:
1.针对单一项目的并购基金。
医药工业的发展可能已经到了增速趋缓,并购加剧的阶段。单凭着一个企业自身的创新和发展,可能已经不能够在这个行业里面取得很好的地位。所以我们觉得医药并购机会,可能从2014年已经开始了,今年可能资本上更加好,所以并购的机会更加多。
2.资本市场的变化有很多,尤其是李克强总理提出来“万众创新”。
新三板突飞猛进,我们也做了一个新三板的基金,专门投资于一些在新三板上比较有机会发展的企业。
3.产业基金。
今天这么多玩家进来都要做医疗的投资,我们相信一定是对产业研究更加深入的机构才能够在这场竞争中获得胜利。5月份我们刚刚跟吉安诊断发起了一个针对大健康领域的产业基金,重点可能会关注一些IBD相关的一些产品和服务。我们还会继续投资一些VC类、PE类,早期IPO甚至天使。只要是在这个领域的,技术、产品、商业模式能够有可持续性,能够支撑你未来增长和发展的,我觉得都是值得投资的。短期来讲“市盈率”是一个不一定很适应任何阶段的,比如:我今年可能建了一个医院,医院盈利期以后盈利率可能达到30%左右。但是我明年新增一家,可能报表更难看了。还有像新药的研发,或者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的时候,我的利润报表会下降。#!重要的对于我们来看,还是要看你今天所做的工作和逆历史所做的工作,能不能够支撑你未来的发展。比如:你给我三年规划或者五年规划,在你的战略目标下和你过去的投入以及未来的投资能不能支撑体现。
这个梦想是人人都有的,精准治疗一定是我们的医学发展方向。第二个,基于这个梦想,这个赛道一定是投资人要投的。谁能够胜出呢?现在的领先者未必能够笑到最后。但是我觉得如果不投入,这个产业一定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我们是非常看好的,二代测序实际上也是参与的。
IBD体外诊断现在资本上也很热,我们在座的好多人都投了。我个人是这样看的,一个是产品端。产品端宁波也有,产品端可能要分不同的来看。比如:分子诊断、微生物等几个大的领域可能现在大家比较看好的,包括我们自己也比较看好,也投资过分子诊断、POCT。对于生化来讲,格局已经比较稳定了,其它还是有很多能够跑到前面的机会。这是#$个关于产品端的。
第二个,服务端。整个体外诊断的服务市场机会是挺大的。我们一直对照美国、日本和欧洲来看的。国内的检验服务人均检验费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检验服务的提供方主要还是以医院为主来提供的。而我们刚才讲的日本、欧洲和美国,至少有1/3或者1/4是由第三方医学检验所提供服务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应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本身是投医疗健康的,这当中恐怕不光是第三方医学。我相信随着政府的改革,很多的质检工作还是要外包给第三方来做的。不能让我们的政府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
高特佳专门投医疗健康,所以从产业链、全阶段角度来讲,新三板我们一定要参与,所以有个新三板基金。新三板带来了一些未上市企业,带来了一些流动性的增加。基于这个原因,如果原来因为价格因素有一些好项目,我们是觉得项目不错,就是价格高那么一点点,我们不投的,现在因为新三板流动性增加会带来流动性溢价,我们考虑价格稍微高一点也会去投资。但是整个公司的规范性要求,会比其它VC类规范要高很多。
(来源:清科集团)
指导专家:张咏 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协会秘书长、广东省现代健康产业研究院... 详情>
继推出滴滴医生挑战“120、999”后,阿里健康又在试图改变目前国内药... 详情>
日前,汤臣倍健迎来20周岁生日,汤臣倍健[微博]董事长梁允超介绍,该公... 详情>
2014年12月12日上午,史无前例首度以大健康文化节与商品交易会姿态... 详情>
第31届健博会由广东省现代健康产业研究院和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协会主办,...详情>
“女神到来·国际健康女神”经国家商标局注册、是以“健康·文旅”为主题的...详情>
2021年5月21日,微泰医疗董事长郑攀博士,受邀参加由泰康保险集团主...详情>
“大健康、大医疗、大湾区、大发展”,3月26日,第30届中国(广州)国...详情>
您是否在找适合的月子中心?2020年12月13日,广州和悦母婴会所盛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