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的成像方式大致可分为自旋回波(SE)和电影MRI,SE序列MRI可提供心脏三维影像,由于心腔内血液的"流空效应",很容易确定心内膜、心肌和心外膜;相反地,电影MRI的任何成像序列(如快速梯度回波、回波平面成像等)流动的血液都表现为高信号。MRI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可准确显示人体心脏的解剖结构,它既可显示心腔的结构,也可显示心脏房室壁的结构,同时由于MRI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它也可准确地反映心内跨瓣血流方式、室壁运动和增厚率、总体和区域射血分数等。
MRI检查心血管系统的优势
MRI是判断心内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其大视野、高度的组织分辨率以及无辐射的特点赋予了它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对各类心肌病包括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和应激性心肌病等可谓独具优势;对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学改变十分相近的限制型心肌病和缩窄性心包炎,其“一站式”扫描能够从解剖、功能以及组织学定性等方面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相关征象。对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复杂或复合畸形,MRI能有效补充心血管造影的某些不足和限度,如房室连接、心室大动脉连接以及心外畸形等。但由于无法提供准确的血流动力学信息,目前仍不能作为一线首选检查方法。
对比剂延迟增强的MRI(DE-MRI)识别瘢痕组织不仅限于对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判断,而且可用于任何心肌纤维化的识别,如鉴别心内膜心肌纤维化和心肌淀粉样变等。一些研究表明,DE-MRI显示的瘢痕组织可考虑为评价冠心病预后的预测因素,而在肥厚型心肌病中所显示的瘢痕组织又与室性心律失常明显相关。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为减少可能引起的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SF),非对比剂增强的MR血管造影基本上达到与对比剂增强(CE)MRA相同的效果,但尚需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检验。在4DMRA技术中,采用3D相位对比结合流速矢量电影,能实时检测流速、流向、反流、湍流。
有关MRI分子成像和代谢成像的研究内容不断增加,特别是纳米铁粒子标记的干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靶向显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3.0T结合多通道射频发射技术进一步完善了MRI性能,对心脏常规扫描虽未彰显突出优势,但对心肌灌注和冠状动脉显像的质量有所提高,不过现阶段冠状动脉MRA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然而钙化在MRI上无信号的特点,正好弥补了钙化所致的CTCA阳性预测值低的缺陷,为全面实施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提供了无限发展的空间。
MRI与CT查心血管系统的对比
①没有X线,对人体无辐射及副作用;②软组织对比度高,图像清晰;③对病灶的显示较为敏感,能发现CT不能显示的病变;④能进行多方向上的任意切面扫描(如横断、冠状、矢状、斜位等);⑤多参数成像(T1WI、T2WI、质子密度加权及血流成像);⑥不受骨骼和气体影响,不会因其而产生伪影;⑦心脏大血管腔内血流具有流动效应,在SE序列中不产生或产生较弱的MR信号;在梯度回波序列中(GRE)流动的血液呈现极高信号,而静止的软组织部分呈低信号(即MRA)。这样无需使用造影剂,即可获得清晰的心脏大血管解剖图像及血流情况。
近年来,MR成像技术发展较快,一些新技术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MR临床应用价值,FSE(fast spin echo)、EPI(echo planar imaging)、FLASH(fast low-angle shot)等成像序列使成像时间缩短到几秒钟甚至几毫秒。
MRI能准确显示心脏的解剖结构,对心脏功能的分析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随着电影MRI成像技术的应用和不断发展,MRI对心脏功能的分析将发挥更大的作用,MRI新的成像技术将更多地用于临床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