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对结直肠癌癌前疾病——结直肠腺瘤的早期干预有显著效果。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房静远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长达7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明确了叶酸对于结直肠腺瘤的一级预防作用。这项题为《增殖相关信号通路和表观遗传修饰与胃肠癌的发生、预警和预防》研究获得201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叶酸,几分钱一片的白色药片,在人们心中仅用于预防胎儿畸形。现在科研人员发现,它具有稳定基因的作用。房静远介绍,科研人员首次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干预试验,证明了叶酸对预防散发性大肠腺瘤初发所起的积极预防作用。这项试验联合了国内多家医疗单位,招募的志愿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且经肠镜检查没有腺瘤。科研人员将志愿者随机分为叶酸组和对照组,完成研究者分别为384人和407人。3年后,科研人员再次对所有志愿者复查肠镜。结果发现,叶酸组中,有56人发生了非进展型腺瘤,8人发生了进展型腺瘤;对照组中,这两个数据分别高达110与22。可见,叶酸对于大肠腺瘤初次发生的预防功效非常明显。
房静远科研团队此前发现胃癌发病与萎缩性胃炎有直接关联,该团队根据患者性别、一般健康状况、家族史、口味、饮食习惯等,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准确性高的癌变危险度数学公式,这一预警萎缩性胃炎发生与转归的数学模型已在2012年被纳入《中国慢性胃炎共识》。
房静远特别提醒,叶酸的适应证非常严格,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服用,医生需要仔细询问病史,如果病程进入中度异型增生(即不典型增生)阶段就应审慎使用,如进入重度则不能再服用。叶酸之所以能够防癌,是因为它对发炎的细胞能产生稳定的作用,但同时对已经发生病变的细胞也有促进作用,因此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相关链接:大部分结直肠癌可通过细心发现
“吃吃吃”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现代人生活得一部分,而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也导致了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分居第三和第五位。数据显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7%,而早期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则高达92%。对此专家表示,结直肠癌的预防就掌握在公众手中,并且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有效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在日常生活中,肠道就在不断向人们发出健康的警示信号:人体的排便情况与肠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排便习惯与大便性状的改变往往就是结直肠癌最先出现的症状。例如便次增加,腹泻,便秘,大便带黏液、脓血等,可能说明肠道出了问题。除此之外,如若发现自己大便的形状、颜色、气味异常也要引起重视。无明显诱因的大便习惯改变亦应视为结直肠癌的警钟,需要尽快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
当然,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情况会引起大便出血,例如上火或者是痔疮,这些都会混淆我们发现结直肠癌的视线,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警惕,对这些症状引起足够的重视。专家指出,如果出现多次大便出血,需做肠镜检查查明原因,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