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虽小,但如果不好好保护,不仅不能使你享受到美味食品,而且还影响你的美观。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爱护牙齿,做到每天起床后与睡觉前刷牙。
每日清洁牙齿的工具大致有下列几种:
1、牙膏。40年代时,氨曾是牙膏中的奇妙成份。50年代,叶绿成了主要成份。60年代出现氟化物。至80年代,牙膏的品种越来越多,防牙垢的牙膏相继问世,深受欢迎。90年代起,又开始流行漂白牙膏。传统上来说牙膏的作用只是清洁牙齿,防蛀;而今,它还具有增白的作用。小苏打具有增白的效果,用它制成的牙膏占了当今美国市场的20%。
2、牙线。所有的牙医都认为使用牙线与刷牙一样重要。它能十分有效地清洁牙缝中的残留食物。这些东西在牙缝中积留,很容易引起蛀牙或牙龈炎。
3、牙刷。传统的牙刷依然很流行。一般来说,我们应该选用柔软、圆头的牙刷。儿童的牙刷要比成人的小。用久的牙刷不但不能彻底清洁牙齿,而且会刷坏牙龈,应该经常更换,大约3-4月换一次。
电动牙刷已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受人们欢迎。
4、漱口水。它能帮助去除口腔导味。有些还具有清除牙垢的作用。你若经常有口臭现象,这是不健康的表现,应该找医生查病因。
刷牙的五个误区需避免踏入
误区1:饭后马上刷牙
刷牙本来是一个好习惯,爱护牙齿的人,每天早晚两次刷牙已成习惯。但有些人饭后马上刷牙,甚至有的人不管吃了点什么都要刷牙,其实这样反而不利于牙齿健康。人们用餐时吃的大量酸性食物会附着在牙齿上,会使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软化,甚至与牙齿轴层中的钙、磷分子发生反应,将钙、磷分离出来,牙齿会变得软而脆。此时刷牙会破坏牙釉质,损害牙齿健康。
牙医建议,饭后或吃了酸性食物后,可以用水漱口,或喝一小杯牛奶,用牛奶像漱口一样与牙齿亲密接触,可以帮助清洁口腔、中和食物的酸性、加快牙齿钙质的恢复过程。酸性高的食品对儿童牙齿的危害不容忽视,父母一定要控制孩子吃糖果的量。如果要坚持餐后刷牙,也要等半小时后再刷牙,这时牙齿的保护层已恢复,刷牙就不会损伤牙齿了。
误区2:刷牙无所谓时间长短,有刷牙就行了
有的人把刷牙当作一项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不愿为刷牙多挤出点时间。正确的刷牙应涉及每个牙齿的每一个面,要“面面俱到”。应付式的匆忙刷牙肯定无法达到这一目的。此外,牙膏除有按摩清洁作用外,尚有杀菌和其它的多种保健功能,牙膏与牙齿接触不充分,接触时间过短,将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例如,牙膏中含有防龋功能的氟元素,为使牙膏中氟元素能充分释放出来,每次刷牙时间最好在2至3分钟,使牙齿处在较高浓度的氟环境下,提高其表面的抗脱钙、防龋能力。
误区3:牙刷“超期服役”,用后随便放置
一把牙刷用上很长时间,刷毛都变形了也不换新牙刷,而且用后放置不当,如刷头朝下置于杯中,这也是不少人的习惯。有专家对使用1个月的牙刷进行检测,发现有大量致病细菌,这些潜在的细菌,随时可以由破损的口腔粘膜和龋齿等环节侵入人体,引起多种疾病。正确的做法是:刷牙后,应以清水反复冲洗牙刷几次,甩干刷毛,将刷头朝上放置于通风处。牙刷刷毛变形或使用3个月左右应更换。
误区4:使用大头牙刷,用力横刷
有人习惯使用毛束密集的大头牙刷,用力横向拉锯式刷牙,以为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和清洁程度。殊不知,正是这些粗、硬、密的毛束,加上灵活性欠佳的大刷头,使它难以清洁牙齿间隙和隐蔽面,清洁效果反而下降。同时,用力横刷易使牙颈部由于机械磨耗出现楔状缺损,并导致牙龈损伤、牙龈萎缩。
误区5:早刷晚不刷或反之,次数不足
现代龋病学者研究认为,龋齿的发生是由于细菌繁殖产酸、口腔不洁与抗龋力下降、含糖食物等三大原因造成的。如果夜间睡前不刷牙漱口,白天进食后遗下的食物碎屑与残渣就会积存于齿缝和牙齿沟裂内,成为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床。此外,由于夜间口腔咀嚼与语言活动停止,唾液分泌也大大减少,造成口腔自洁功能的减弱,更有利于细菌的大肆繁殖,发酵产酸腐蚀牙齿。养成每日“饭后必漱”,每晚睡前刷牙的习惯,这必将使你终生受益。当然,经过一夜安睡后,晨起再用刷漱一次,会令牙齿更加洁白光亮,口气清新,精神焕发地投入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