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业调研机构NBJ发布:1995-2008年世界营养产业年平均增速在8%-10%之间,2014年世界营养产业市场规模超过3500亿美元。过去三年,中国医疗健康支出年均增速达到13.2%,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健康产业市场。预计到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总规模将达8万亿元人民币。伴随着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对营养的需求更加迫切。
图 1995-2014年全球营养产业规模(单位:10万美元)
膳食纤维领跑营养健康
膳食纤维曾被认为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非营养成分,又被称为粗纤维。过去营养学家曾经认为粗纤维吃多了会影响人体对营养素,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吸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种毫无益处的“非营养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膳食纤维正在以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和保健作用,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一同被列为重要的具有营养作用的物质。
研究表明,膳食纤维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的总称,具有多种生理功能。1976年Trowell将膳食纤维的定义为“不能被人体内的消化酶水解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随着对膳食纤维认识程度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膳食纤维组成成分不断被提取出来,如菊粉、抗性淀粉、低聚果糖等,有关膳食纤维的定义一直处于讨论和不断完善中。一些国家近年来相继对膳食纤维的范畴和鉴定标准做了规定,如2001年美国化学家协会给膳食纤维的#!新定义是:膳食纤维是植物的可食部分或类似的碳水化合物,在人类的小肠中难以消化吸收,在大肠中会全部发酵分解。膳食纤维包括多糖、低聚糖及相关的植物物质,膳食纤维具有促进通便、降低血中胆固醇、降低血糖的生理效果。
膳食纤维按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指可溶于温水或热水,且其水溶液能被4倍95%的乙醇再沉淀的那部分膳食纤维,主要是细胞壁内的储存物质和分泌物,包括果胶、树胶、葡聚糖、瓜儿豆胶、羧甲基纤维素等;不溶性膳食纤维是指不溶于温水或热水的那部分纤维,主要是细胞壁的组成部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壳聚糖等。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在许多方面具有比不溶性膳食纤维更强的生理功能。
膳食纤维之所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是由于科学家不断发现膳食纤维所特有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如膳食纤维有很高的持水持油力,对阳离子有结合和交换能力,对有机化合物的吸附壁合作用,具有类似填充剂的充盈作用,可改变肠道系统中的微生物群系组成等等。正是由于膳食纤维的这些理化特征使它具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生理功能和营养保健作用。
便秘是令人苦恼的一件事,膳食纤维具有很强的持水性,其吸水率为无水物的3~8倍,有的甚至高达10倍、它吸水后使肠内容物体积增大,大便变松变软通过肠道时会更快更省力;作为肠内异物它能刺激肠黏膜,促进肠道的收缩和蠕动,起到通便作用。肥胖源于机体对胆固醇的过量吸收,膳食纤维中有些成分如果胶可与胆固醇结合、木质素可与胆酸结合,使其直接从粪便中排出,减少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量。膳食纤维还能与肠道中的钾离子和钠离子进行交换,产生降压作用。膳食纤维易引起人体饱腹感,有助于控制饮食;膳食纤维吸水膨胀呈凝胶状,增加食物的粘滞性,延缓了葡萄糖的吸收速度,同时,可溶性膳食纤维吸收水分后在小肠黏膜表面形成一层“隔离层”,阻碍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此外,膳食纤维还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与胰岛素互助的降糖效果,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因此膳食纤维还有控制血糖的作用。
膳食纤维过量摄入也有副作用,研究表明,一般健康人的摄入量为生每天20~35克。膳食纤维生理功能的显著性与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有很大关系,合理的比例约为1:3。
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便已开始风行膳食纤维食品,目前,膳食纤维作为主要食品组合已在食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将膳食纤维用于制作馒头、面条等主食,在馒头中加入6%的膳食纤维,馒头的颜色及味道如同全麦粉做成的馒头一样,且有特殊的香味,口感良好;而在面条中加入5%的膳食纤维,面条熟后强度增加,韧性更好,耐煮耐泡,更为清爽适口。在馅料、汤料食品中加入膳食纤维可改善食品的感官质量,将膳食纤维与油脂、山梨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以及调味剂混合后加热制成馅料,可用于馅饼、点心、汉堡包等面食制品。
据统计,膳食纤维在果汁中的应用#!为广泛,其次是乳制品。牛乳中含有5大营养素,但不含膳食纤维,因此添加膳食纤维会使牛乳的营养更加丰富全面,膳食纤维还可用于快餐、膨化食品、糖果、肉类、罐头和一些功能性保健食品。
膳食纤维是一种资源丰富并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多糖类物质,对预防某些疾病,保障人体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功能性保健食品原料。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膳食纤维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细食品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降低,以膳食纤维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原料的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因此加强膳食纤维的改性研究,使其改性后增加生物活性将是今后膳食纤维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中国膳食纤维协会副会长王延平谈到:“膳食纤维是一个新兴产业,行业法规和标准亟待完善。国内的膳食纤维较多为引进的国际标准,而这些国际标准中检测所需要的设备条件要求较高,国内检测十分困难。对此,膳食纤维协会未来也将大力推进行业标准完善工作为膳食纤维类产品发展去除障碍。同时,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媒体的传播,而膳食纤维的发展现状愈加凸显了对媒体大力支持的迫切需求,把好的产品推广给消费者,让人们能够主动的去接触和了解膳食纤维。”
上海松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夏伟钧介绍说:“我国正处在经济生活水平快速发展的时期,而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慢性病、习惯病逐渐显现。据IDF(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统计,中国2013年的糖尿病患病人数达到9840万。年龄标化的糖尿病发病率总体为9.7%,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10.6%、8.8%,而在20年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只有0.67%。同时高血脂人群已经达到1.6亿,肥胖人口也达到了近2.6亿。因此,借助政策制度的力量,以激发市场的活力来扭转代谢综合征的发展极其紧迫。”为了助推行业发展,加快膳食纤维知识的科普力度,由中国膳食纤维协会与新营养New Nutrition主办,风信传媒承办的行业旗舰盛会“中国膳食纤维产业高峰论坛”带着乳品、食品、饮料、保健品品牌,将再次于6月12日隆重召开!作为大中华区#!具影响力的膳食纤维行业盛会,2015第三届中国膳食纤维产业高峰论坛将竭诚为大中华区膳食纤维市场的发展而努力。
探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蓝海市场
根据我国标准中的定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无论是从成分上、生理功能还是最终的效果都与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有着明显的区别:
表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与普通食品、保健食品的区别
从上表中可以对比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这是因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法规管理层面比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更加严格。另一方面,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采用的是标准化的科学、均衡、全面的营养配方,可以方便地长期或短期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大量的证据和临床实践表明,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纠正代谢失衡、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到促进患者康复、增强各种治疗手段的效果从而能够减少医疗费用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不仅仅满足食用效果,也能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
我国GB29922-201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中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分为三类: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能够满足目标人群在特定疾病或医学状况下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可满足目标人群部分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不适用于作为单一营养来源。
其中,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是在满足相应年龄段全营养配方食品的基础上,依据特定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而对部分营养素进行适当调整。符合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技术要求的产品,单独食用时即可满足目标人群的营养需求。标准附录A中列出了13类常见的、临床需求量较大、研究资料较充分的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这13类常见的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包括:糖尿病全营养配方食品;呼吸系统疾病全营养配方食品;肾病全营养配方食品;肿瘤全营养配方食品;肝病全营养配方食品;肌肉衰减综合症全营养配方食品;创伤、感染、手术及其他应激状态全营养配方食品;炎性肠病全营养配方食品;食物蛋白过敏全营养配方食品;难治性癫痫全营养配方食品;胃肠道吸收障碍;胰腺炎全营养配方食品;脂肪酸代谢异常全营养配方食品和肥胖、减脂手术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以预见,这13类将是争相竞争的目标。
不过,北京康美禾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春龙指出:“由于该类产品在我国目前的法规体系中没有明确分类及相关通用标准,因此导致该类产品的市场混乱,进口产品仅能通过药品注册或保健食品的注册途径进入市场;国产产品由于没有国际标准,无法对于该类产品的生产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造成市场产品参差不齐,管理混乱。”
同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针对人群数量庞大,包括正常生理状况下具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人群,如孕产妇、老年人;病理状况下具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人群,如严重疾病患者、各种膳食相关慢性病患者和手术、骨折等损伤人群。正是基于如此庞大的消费人群,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才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2015年9月10日,新营养New Nutrition与领跑Leader邀请您相聚北京,参加“2015新营养?领跑峰会”,聚焦特膳。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许多国家都已制定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标准,但是并没有此类产品关于良好生产规范的标准。我国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堪称#$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GMP,这也充分说明我国对这项新产业的高度重视,相信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我国必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空气污染时代的营养对策
空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全球有80%的人口生存环境超过了WHO空气质量指南(AQG)的既定标准。WHO阐释了PM10和PM2.5的定义,PM10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PM2.5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按照AQG标准,PM2.5的年平均值是10微克每立方米。PM2.5在呼吸道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通过支气管直接进入肺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这些颗粒中的一些成分如有害气体、重金属等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所以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特别容易受到PM2.5引发的炎症和氧化应激伤害。 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心率变异性下降,动脉硬化等方面的疾病。
目前空气污染的程度和广度已经威胁到了公众的健康,PM2.5污染问题更是首当其冲摆在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首位。当然控制污染源可从根本上解决PM2.5问题,但这显然并不是能够在朝夕之间可以做到的。国际上已经有科学研究数据表明营养素可以对抗PM2.5进入人体后带来的一些危害。帝斯曼(DSM)中国人类营养和健康科学事务和推广总监张卫国博士对近年最近一些科学调查进行了汇总,他指出:“心率变异性下降是一个不好的生理指标。空气中PM2.5的提高,会使心率变异性下降。摄入鱼油(比如DHA和EPA),对因颗粒物导致身体出现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会明显预防心率变性的下降”。数个由墨西哥卫生部和美国疾控中心联合开展的人体试验提供了鱼油有对抗PM2.5伤害的科学依据,这些研究结果验证了鱼油抵御PM2.5危害的有效性。维生素也可以有效对抗PM2.5的危害,在巴西所进行的人体干预实验表明,大量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C能够减轻人体暴露PM2.5后产生的炎症反应和提高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在波士顿的膳食与PM2.5导致心率变异性下降关系的调查中发现,其中一些B族维生素也有肯定的健康保护作用:PM2.5过高所导致的心率变异性下降也可被摄入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6, B12等B族维生素的饮食或补充剂所预防。
在达到WHO的AQG标准之前,应该探索各种空气污染解决方案,包括相应的营养对策,以尽可能保护公众免受空气污染的危害。
指导专家:张咏 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协会秘书长、广东省现代健康产业研究院... 详情>
指导专家:张咏 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协会秘书长、广东省现代健康产业研究院... 详情>
第十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15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于11月28日... 详情>
2月28日,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协会2016年会在佛山市三水绿湖温泉度假... 详情>
第31届健博会由广东省现代健康产业研究院和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协会主办,...详情>
“女神到来·国际健康女神”经国家商标局注册、是以“健康·文旅”为主题的...详情>
2021年5月21日,微泰医疗董事长郑攀博士,受邀参加由泰康保险集团主...详情>
“大健康、大医疗、大湾区、大发展”,3月26日,第30届中国(广州)国...详情>
您是否在找适合的月子中心?2020年12月13日,广州和悦母婴会所盛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