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高压的社会下,很多人都出现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自觉多梦、早醒等症状,认为自己患上失眠症。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潘集阳教授表示,出现这些症状并不意味他们都属于失眠症。在我国,大部分人属于失眠症状,只有少部分人属于失眠症,即失眠障碍。
受访专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和睡眠医学中心主任 潘集阳教授
失眠障碍不等于失眠症状
失眠症状不一定是疾病 失眠障碍属于睡眠障碍和精神障碍
到底何为失眠症状,何为失眠症?潘集阳教授说,“所谓失眠症状,就是指当一个普通人面对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时,所产生的症状常常与应激反应有关。国人所谓亚健康状态,其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例如,学生考试前紧张睡不着,白领由于工作压力大睡不着等等。”潘集阳教授表示,偶发的失眠症状常常属于人体正常范围内的表现,它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影响。而且,大部分人面对这种由压力引起的应激反应时,能通过自我调节得以恢复。但也有少部分人由于应激反应过大,或时间过长而发展成精神障碍,出现失眠症状。
“失眠症是指患者连续失眠三个月或以上,才能被称为失眠障碍。失眠障碍属于最常见的睡眠问题和精神障碍之一。”潘集阳教授说,失眠症患者除了表现出失眠症状外,还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有的甚至可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症。潘集阳教授表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慢性失眠障碍的患病率约在10%-15%之间;我国普通成年人群中,失眠障碍的患病率约在9.2%-11.2%之间。因此,失眠症患者仍属于少部分人群。但潘集阳教授也强调,不管是亚健康状态,还是生活的应激反应;当个体出现睡眠紊乱时,应及早做出调整,防止演变成失眠症。慢性失眠障碍一定要到睡眠医学中心进行专业诊断。
新型安眠药安全性高
但或使个体警觉性下降
现在,越来越多人通过各种方法改善失眠症状。但药物治疗失眠障碍是国外主要治疗方法。中国人认为药物会使人产生依赖,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说法正确吗?“安眠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老一代安眠药,即人们常说的安定类药物;另一种是较新型的安眠药,这是一种非安定类药物。”潘集阳教授表示,老一代的安眠药物,如安定等等,的确会使人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并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同时使个体的记忆力下降。但新型的安眠药有了较大改善,且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使用时间长,安全性较高。
但潘集阳教授也表示,有临床实验表明,服食安眠药与没有用药的个体相比,对精神并没有太大影响,但部分人警觉性有所降低。而且安眠药在女性体内的代谢较慢,药效时间会随之增长。因此,潘集阳教授提醒,第一,需要时才服用——个体在睡前感觉难以入睡时,当晚提前15分钟左右服用。第二,美国FDA要求当患者为女性时,建议患者应切记将药量减半开始,这样才能保证患者隔天有充足的精神。
出现失眠应及时调整
长期失眠或伴发抑郁、焦虑症状
虽然,现代的安眠药安全性较高,但仍有不少人对此持怀疑的态度。有的甚至为了避免产生依赖,而拒绝用药。为此,潘集阳教授告诫各位受失眠折磨的个体,需懂得权衡利弊。虽然部分安眠药存在副作用,但它能有效帮助你改善睡眠,保证你拥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显而易见,安眠药的利大于弊。
除此以外,潘集阳教授表示,经管大多数人长期失眠虽然不会发展成重型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但容易感觉烦躁,无法静下心、焦虑等等,伴发情绪抑郁、焦虑等症状。不及时调整或改善,有可能发展成慢性失眠障碍。因此,潘集阳教授强调,当个体出现失眠症状时,应及时调整;必要时,应服用适量的安眠药。当这种症状出现三个月或以上时,应及时到当地各大学附属医院睡眠中心医院进行睡眠监测,向医生求助。
专家简介
潘集阳
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精神医学学术带头人和睡眠医学首席专家。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
从事精神医学及睡眠医学临床近30年。1996年1月-1999年1月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精神科焦虑碍障临床研究部学习焦虑障碍的诊断和临床药物治疗,以及在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精神科临床精神卫生研究中心,师从世界著名抑郁症专家A.John Rush教授(美国DSM-IV心境障碍诊断标准小组主席和STAR'D研究项目主要负责人),在其指导下作博士后研究,从事抑郁障碍精神生物学和抗抑郁药物临床研究。
2003年获美国睡眠医学会奖学金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睡眠中心接受睡眠临床诊疗技术训练,在中心主任Alan Pack教授指导下学习各种睡眠临床诊疗技术。
目前主要临床研究方向是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的临床药理学和精神生物学。
专家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