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记忆比自己年轻时差,比身旁的中、青年人,更自愧不如。但在生活中出现了碰见熟人记不起姓名,自己说过的话,自己又三番五次地说,别人说你啰嗦时,就发出了忘事了、脑子不管用了的感慨。
成年人随年龄的增长,记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可是记忆下降的程度,每个人的表现却有很大差异,有的人虽然年龄很高却记忆仍好,被周围人誉为“电脑”。也有人未老先衰,整日丢三落四,如上街买东西忘带钱,回家找不着门等,这种情况出现后,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老年人记忆减退究竟有哪些因素呢?
1.疾病因素
老年人易患的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影响大脑神经系统功能,影响到脑细胞营养的供给,使脑细胞活力不足,智力逐渐衰退。特别是人在中年时期若患上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进入老年后将成为老年痴呆的高发人群。而影响智力的这些疾病多由于不良生活因素所致。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是避免老年期发生智力下降的有效措施。
2.遗传因素的作用
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能导致多种疾病和生理异常现象,对智力的影响亦不例外。在同一家庭里,一些人往往进入某一年龄段后,甚至在中年时期就出现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等非正常现象,这大都是由家族遗传性因素所造成。这种性质的老年性记忆力减退,在生活中并不多,但其往往是不可逆转的。
3.自我认同的结果
人到老年,尤其是刚离开工作岗位退休之后,不免产生暮年将至、人进老年万事休的颓废心理。加之因“人老糊涂”的传统观念和许多事情的影响,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中,自觉和不自觉地接受了“老”的事实,感觉脑袋瓜越来越不听使唤,一切都不行了,平时懒得动脑用脑,致使大脑长期处于抑制状态,脑细胞缺少刺激,脑功能得不到利用和强化,造成脑逐渐老化、衰变。再加上老人在生理和感官上发生一系列障碍,如腿脚不便,听力、视力下降,因病长期卧床等,使得老人减少了与外界的接触,加速了智力的衰退。
4.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西方有些国家,人进入老年,往往被公认为“老朽”,老人在社会上得不到公正的对待,加之西方社会人情淡薄,老人成了社会以至家庭“多余的人”,老人由此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对社会漠不关心,对新知识、新事物懒得关注,进而造成生理和智力迅速老化。而中国、美国科学家的合作研究表明,东方社会(尤其是中国)有尊重老人的历史传统,老人就少有智力衰退的表现。中国老年人的智力“得分”明显高于美国。
老人总爱忘小事怎么办
1、记不住数
人们对门牌号、日期、生日和密码等信息的记忆属于陈述性记忆(也称外显性记忆)。美国波士顿贝斯以色列执事医疗中心记忆诊所所长扎尔迪·坦恩博士称,如果不刻意去记它们,大脑就会自动将其遗忘。
对策:坦恩建议,可以给这些难记的数字赋予一定的意义,比如,某人的生日是国庆节后第8天等。
2、忘了打算要干啥
走进一个房间,却忘记了要拿什么,这可能是分心所致。
对策:坦恩博士建议,去另一房间前,可以先想象一下打算取的物体,也可以采取联想法,如要取夏天的衣服,可以想象一下沙滩上穿着泳衣的情景,增强记忆力。
3、找不到钥匙
经常忘记钥匙、钱包或公交卡等日常物品放在何处,可能是注意力出现了问题。
对策:美国认知障碍症协会专家伊丽莎白·埃德嘉丽博士表示,放东西时,应集中注意力,默默地或者大声告诉自己放在了哪,如“我把钥匙放进大衣口袋了”。还可以将易忘记的小物品固定放在一个地方,如将钥匙挂在一进门的挂钩上。
4、记不住名字
大多数人很少忘记面孔,但90%—95%的人都感到记别人名字难,这与记忆储存以及记忆重新获取(回想人名)有关。
对策:埃德嘉丽博士建议,见到陌生人多看几眼,心中默默重复该人的名字至少三遍,将他们的特征与其姓名相关联,或者在交谈时多提及该人的名字,都能帮助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