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早产儿宝宝该如何喂养

家庭医生在线 2015/1/9 3:13:51

在早产儿护理时,千万不要急躁,要精心,多观察孩子变化,但不要过分紧张,要科学调理,要有信心,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的。实践证明,2岁前是弥补先天不足的宝贵时间,只要科学地对早产儿喂养,在两周岁以前早产儿的体质赶上正常儿是完全可能的。这样的早产儿,体力、智力都不会比正常人差。

早产儿喂养比较困难,作为早产儿的父母应多多学习早产儿喂养知识,加倍的呵护您的宝宝,这样的您的宝宝才会像足月儿一样健康成长。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早产宝宝的喂养为何比足月儿的喂养困难一些,其主要是由以下几个生理条件决定的:

(1)宝宝能够自己吸吮乳汁的必需条件是具备较好的肌张力、饱满的面颊,下领可以有力地包裹乳头并随吸吮动作上下运动。而早产儿的身体柔软,肌肉张力很低,身体脂肪很少,面颊很瘦,下颌比足月宝宝小一些,这些都会影响早产儿的吸吮和吞咽能力。

(2)早产儿的胃容量很小,胃肠蠕动也不成熟,缺乏协调的活动,其收缩幅度、传播速度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均是较低的,胃的排空也较慢,因此,早产儿比足月儿更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奶汁由胃内回流到食管中,胃内的奶汁是酸性的,可刺激中性的食管黏膜而引起宝宝疼痛或造成食管黏膜损伤)。

(3)胃肠道的蠕动促进食物在胃肠道中的消化,娇弱的早产儿胃肠道蠕动很弱。胎龄小于31周的早产儿,小肠的蠕动几乎不能将食物向下一级消化道推进,所以,小早产儿更容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等问题。

(4)早产儿肠道中分泌的一些重要的消化酶类较少,活性较低,对于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较差。如乳糖酶在36周时才能达到足月儿水平,因此早产儿喂养期间不能给他们喂淀粉类食物,如米粉、面食等,因为此类食物此时在宝宝体内是不易被消化的。

满月后的早产儿,如能存活下来,基本上没有了早产儿喂养的困难。在此仍然强调母乳喂养最好。如果是人工喂养,可以参照正常婴儿的方法喂牛奶。但早产儿喂养应额外要补充更多的维生素制剂,并要补充一些铁剂。因为早产婴儿更容易引起各种维生素的缺乏和贫血等营养性疾病。早产儿的喂养关系着孩子能否赶上生长,人工喂养者应当经常调整牛奶的进食量,以满足孩子的需要。有条件的,应与儿童保健医生保持联系,在他们的指导下喂养孩子。

早产儿最佳的喂养方法

1、把握喂奶时间。如体重小于1000克的早产宝宝,产后48小时开始喂奶;体重在1000-1500克以上的早产宝宝,产后36小时开始喂奶;体重在1500克以上的早产,产后24小时开始喂奶。

2、把握喂奶的次数。因早产儿消化能力差,胃容量小,但每日所需要的热能又不能少,所以早产儿喂养只能采取分次的方法。

3、把握喂奶的量。因早产儿消化能力弱,所以最好采用母乳喂养。初次喂奶量不可太多,体重在1500克的宝宝,开始量为4毫升,如喂后反应较好,每次可增加2毫升,但每天最多增长16毫升。体重低于1500克或超过1500克的宝宝酌情增减。白天在两次喂奶之间,应喂少量的葡萄糖水。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喂完后,最好让婴儿侧卧,避免吐奶时引起窒息。

4、及时补充营养成分。早产儿早期还应补充维生素E,1个月后每日可用5滴浓缩维生素A、D制剂。

5、如果早产儿没有自行吸吮能力,可用滴管喂养法。即用滴管吸取及奶或牛奶后,沿小儿的舌根慢慢滴入。但在滴奶时不要猛烈向咽喉部灌满,以免呛入气管。另外,奶的温度要适宜,既不能太凉,也不能太烫,一般以奶滴在手背上不感到冷或烫为宜。

早产儿喂养注意事项

早产儿护理要点1减少疼痛的刺激

疼痛对新生儿,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护理时尽量减少操作,在执行侵入性治疗如打针、抽血或吸痰的操作时,应给予肢体支持。

早产儿护理要点2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产热不足,散热增加,导致早产儿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室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并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早产儿的中性温度(是指能保持早产儿正常体温,而新陈代谢率最低、耗氧量最少的一种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在32℃~36℃之间,体重越轻者,周围环境应越接近早产儿体温。

早产儿护理要点3减少噪音的刺激

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有很多副作用,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急剧波动,还可带来长期的后遗症,如听力缺失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国外调查资料显示,在NICU中声音的水平在50~90分贝,最高可达120分贝,远远超过1994年美国环保署(EPA)推荐的白天45分贝,晚上35分贝的指数。

早产儿护理要点4减少光线的刺激

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光线刺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持续性照明能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然而,大多数新生儿病房都采用持续的、高强度荧光照明。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如拉上窗帘以避免太阳光照射,降低室内光线,暖箱上使用遮光罩,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24小时内至少应保证1小时的昏暗照明,以保证宝宝的睡眠。

(责编:姚晓珠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