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MRI)检查,因为无辐射、清晰度高而广泛应用于诊断疾病,可对人体各部位进行多角度、多平面成像,可以获得人体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及任何方向断面的图像,相当于做出“体内3D”图。那么核磁共振检查适用的脊柱疾病有哪些呢?下面让小编为你解答。
核磁共振对脊柱转移癌的诊出率较高
首先,核磁共振检查能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作出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这是由于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清晰地观察椎体、髓核和纤维环等结构。可以直接观察到纤维的完整性,这对于确定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分型有重要价值,同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其次,核磁共振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脊髓、蛛网膜下腔,对于脊髓肿瘤有很好的显示效果,一般能够对肿瘤作出定性诊断。对于脊髓空洞症,核磁共振检查可以作出明确清晰的诊断,在这一点上明显优于CT扫描。(在CT扫描中,髓内肿瘤及脊髓空洞积水症均可导致脊髓增粗,有时不易鉴别。)
再次,核磁共振检查对于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癌的诊出率较高,往往可以弥补X线平片检查和CT扫描的漏诊。
核磁共振成像对于骨骼的显影清晰度较之CT扫描要差一些,这也是其少有的缺陷之一。
核磁共振检查相比CT各有所长
核磁共振检查往往与CT检查互相补充、各有优势。与CT相比,核磁共振的最大优点是它是目前少有的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的安全、快速、准确的临床检查诊断方法。核磁共振对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晰,对中枢神经系统、膀胱、直肠、子宫、阴道、关节、肌肉等检查优于CT。但CT对肺部、各种组织器官结石及钙化、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等的检查要优于MRI。
由于强磁场的原因,体内留有金属物品或带有心脏起搏器者不能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有些疾病,如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甲亢,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应用核磁共振是不能诊断的,所以核磁共振检查不是万能的。
专家介绍,如今全球每年至少有6000万病例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他提醒:“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尤其是无故反复头痛切不可掉以轻心,建议早做核磁共振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