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年龄以3~10岁小儿多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半数小儿在心肌炎出现前数日至1~3周有感冒或胃肠道症状,如发热、咳嗽、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常伴肌肉痛、关节痛。发病后,轻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只出现心电图改变,一般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乏力,多汗、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等。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自述头晕、心悸、胸闷、气短(长出气)、心前区不适或疼痛。
小儿的心脏由于对缺氧、缺血的耐受力低,所以极易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心衰。小儿心衰一般起病急,进展迅速,有的甚至几分钟内出现呼吸困难,同时出现呕吐、烦躁、多汗、面色苍白、紫绀、四肢发凉、脉快无力,听诊肺部有罗音。此时,若不及时就诊,患儿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专家提醒,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差,生病期间也会奔跑、打闹、嬉戏,这样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感冒进一步加重而诱发心肌损伤,甚至发展成心肌炎。
所以,小儿感冒时应注意休息、保暖,以防反复感冒,多饮水,清淡饮食,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和水果或适当补充维生素C。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家长因害怕孩子耽误学习,感冒期间仍让其坚持上学,会因过度劳累而加重心脏负担,非常不可取。
日常该如何防范小儿心肌炎
症状表现
这类患病的宝宝,往往先出现感冒症状,如发烧、咳嗽、咽痛、流涕、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些还有关节痛、肌肉痛。慢慢地这些症状逐渐好转或消失,而心脏异常的征象开始出现:心跳加快或明显减慢,或者出现停搏,不规则。宝宝的精神萎靡、脸色苍白、无力、多汗,食欲不振或反复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或诉说头痛、头晕、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或疼痛。严重者还可见到脸面浮肿、不能平卧、气促等心脏功能不全的表现。有些宝宝会突然心跳变慢,每分钟只有20~30次,导致了急性脑缺血,引起抽风发作或意外发生,直接威胁到生命。
发病原因
病毒性心肌炎,是宝宝感冒后的又一大险情。近20余年来医学界越来越重视。由于感冒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使一些宝宝在不经意中患了较为严重的心脏疾病,感冒大多源于病毒侵袭,比如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这些病毒,特别是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对于心肌有特殊的亲和力,在引起呼吸道炎症的同时可向心肌发难,病毒性心肌炎就是这样形成的。
专家提醒
别把宝宝感冒不当一回事,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一定要严密观察全身情况,一旦发现心脏异常的“蛛丝马迹”,及时送医确诊、救治,以防发生不测。
小儿心肌炎日常该注意什么?
小儿心肌炎的诊断缺乏高度敏感、特异的实验诊断指标,主要依靠综合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并需排除其他疾病,给医生的诊断造成一定困难。医生对小儿心肌炎的诊断过程主要是结合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如普通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的改变、心肌酶学的检查、肌钙蛋白的变化、超声心动图了解心脏大小和心功能的改变等,必要时还需进一步行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等检查综合评判。
心肌炎目前没有特效治疗,应结合患儿病情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可使大部分病人痊愈或者好转。早搏一般无需干预治疗,也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只能暂时减少早搏数量,并不治根本,且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甚至导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心肌炎患者休息十分重要,急性期患者至少需要卧床3~4周,心功能不全或心脏扩大者绝对卧床休息3个月,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氧耗量。应用改善心肌代谢药物如大剂量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辅酶Q10,磷酸肌酸等,也可以辅以中药治疗。重症心肌炎病人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治疗非常重要,需酌情予以免疫抑制剂或调节剂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儿应注意多休息,避免体育活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减轻心脏氧耗,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此外,及早就医,早期积极规范治疗可给重症心肌炎抢救和治疗创造机会。要遵从医嘱,定期复查。